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良行为及改进策略

2018-09-26徐明海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改进策略课堂教学

徐明海

[摘 要] 仍以考试来决定学生命运的制度使得很多教师仍然不舍得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此而产生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现行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教学行为的思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不良行为;改进策略

最终仍以考试来决定学生成绩的中学教育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教师因为诸多方面的考虑仍将灌输式的教学作为最主要的方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借此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首先对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思考了改进教学行为的对策.

课堂教学不良行为

1. 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令学习者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社会并以数学思维方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提出了必须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不过,身处高考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很多教师仍将高考数学大纲作为了唯一的教学参考,面对考点上不存在的内容往往置之不理,这种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 同时,很多教师因为学生管理等工作也无暇对教材、学生实际需求等进行深入的钻研,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上与新课程理念也就相去甚远了.

2. 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观强调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与实际需求并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才能实现知识与意义的建构并因此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把教师讲、学生练当作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离不开教师讲解所带来的方向指引,但也会因为教师过多的讲解而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甘于退居幕后并引导、评价与协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在充裕的自主思考中才会彰显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3. 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以师生交流为主要传授方式的知识传递,当前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把眼光都投向了“教学结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却受到了极大的忽视. 但学生学会学习的实质并不仅仅局限于定义的记忆以及难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才是学会学习更为重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并因此激发学生发挥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水平与素养的综合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受到极大负面影响的,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必须面对和修正的地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建议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研学

知识探究的源头从建构主义与深度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都来自于“问题”,由此可见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具体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学习者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是自主学习与探究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的情感因素在疑问的驱使之下得到有力的激发才会对自主学习探索形成强有力的行动力.

教师在高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相关情境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其他学科的某些现象都可以成为教师情境创设时的素材,经过教师精心整合与设计的这些素材运用于数学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令学生的探究行为获得更加有益的信息与依据.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冲突之时正是学生认知上产生冲突之时,学生探究欲望被彻底唤醒的同时探寻问题答案的状态也就更加积极了.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建的过程中还应有以下考虑:首先,教师应考虑所设情境是否能让学生在情境投放中产生一定的感触,因此,情境创设时应考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所设情境之间是否契合;其次,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考虑学生面对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思考;第三,教师应考虑所设情境对于学生能否产生认知冲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那些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的效果是最好的,这符合建构主义与学习心理学的原理. 不过,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还应把握其难度,太过简单的情境很容易得出答案,学生会觉得不具挑战性而丧失兴趣,难度太大的问题情境又会令学生探究中产生挫败感并因此丧失信心. 教师将考虑周全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之后,学生在教师适时的提示、观察、鼓勵与引导之下一定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产生解题的需求.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正弦定理时,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在初中阶段就接触了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假如C是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那么该三角形的边角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在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回忆中很快进入了思考的状态,三角形所具备的种种关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也因此很快得到了呈现,教师此时应能够观察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已经足够可以进行情境投入并对其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思维转向:刚才大家对三角形的正弦值与边、余弦值与边之间关系的表述很流畅,这说明大家对三角形很多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值得表扬!接下来让我们对直角三角形正弦值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2. 关注学习过程,精准辅助学生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主张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地诊断和反思.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作用,其中“辅学”环节不可或缺,辅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予以拨乱反正,及时巩固.

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应进行及时而恰当的引导与监控,并使得学生在关键时刻得到教师尤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辅学”环节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实现. 教师如果观察到部分学困生能够在探究中表现出积极的探究欲望与行为,应该对其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学生因为这莫大的鼓舞往往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发现有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表现较为消极,教师应搞清楚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督促,简单粗暴的一味贬低和批评行为应该要杜绝,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往往会在简单粗暴的批评行为之下受到严重的打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辅助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向学困生倾斜,尽量使这部分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耐心指导下获得逐步的提升乃至成功.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这样体现教师的“辅学”:

首先将x2-x-6=0这样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投影并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大家能针对此题快速求解吗?

在学生进行一定思考之后追问:大家的思路如何?来讲一讲吧!

学生1:寻找x2-x-6=0的图像和x轴交点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x的范围应该就能对此题快速求解了.

教师:好,大家觉得应该如何画出其图像呢?

学生纷纷在演算纸上进行作图,过程很顺利.

师:大家觉得要求这种方程的根运用此法是不是很容易解决?

生2:嗯,很简单,方程有3,-2这两个根.

师:我们表示“点”的方法是这样的吗?

生2:哦,不对,应该是(-2,0)和(3,0).

师:好,由上述推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x2-x-6>0的图像其实就是这个函数大于0的部分,大家觉得对吗?

学生很快领悟.

教师:那么大家觉得这个图应该怎么画呢?

学生很快在演算纸上画出了此图.

教师:那么,如果不等式小于0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学生:x轴下方的范围!

教师:很好!

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图像等掌握得更加清晰,对于不等式含义的理解也因此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现代教育观强调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与实际需求并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意义的建构,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令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社会,使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着眼于过程与结果结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知识水平与素养的综合提高.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改进策略课堂教学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