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试论西汉中后期的奢侈风气

2018-09-26张敏

戏剧之家 2018年18期
关键词:风气西汉商人

张敏

【摘 要】西汉的奢侈风气并不是从刘邦建国伊始就存在的。最初,统治者们崇尚黄老思想,倡导勤俭以恢复由于战乱而被摧毁的经济。然而,在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奢侈风气也暗暗滋生。一方面表现在商人成为奢侈风气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表现在王公贵族和政府官员的奢侈腐败日甚一日。同时,奢侈之风不仅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还让弃农从商现象泛滥,最终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西汉;奢侈风气;商人;地主阶级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220-03

随着经济发展走向正轨,西汉中后期奢侈风气也快速发展起来。贾谊曰:“淫奢之俗,日日以长。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1]1128严安曰:“今天下人民,用材奢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竟修饰,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1]2809从贾谊和严安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西汉的奢侈风气不仅仅限于皇亲贵戚之中,社会普通阶层中也有攀比之风,他们奢靡的生活方式丝毫不逊色于王公贵族。但不论是皇亲贵戚还是其他阶层都是“奢侈队伍”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攀比如一丘之貉。不良风气给社会、人民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一、西汉中后期奢侈风气的具体表现

(一)商人成为奢侈风气的新代表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皆以农为本,历任统治者都提倡重农抑商思想。然而,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进步,使得商人虽无封爵之称,却有公侯之富。《盐铁论·通有》中记载:“然民淫好末,奢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2]44商人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刺激了消费欲望,奢侈消费之风在他们之间异军突起。

首先,通过经商陡然而富的商人们选择的服饰较前代更加奢华。秦汉时期人们区别社会地位的不同主要是通过服饰的花纹、质地以及文采。到了西汉,因为纺织业的大发展以及财富的大量积累,人们对于服饰有了更多的选择,掌握了大量资本的商人对于可以体现自己身份的服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服饰的奢侈消费应运而生。辛延年曾在自己的诗中这样描述一位妇人的装束:她头上戴着质地上乘的蓝田玉,耳后由大秦珠装饰,头发上一半的装饰就值五百万。这位妇人奢华的装扮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蓝田玉在战国时只于贵族间流行,据载,秦始皇国玺就是蓝田玉制成。而大秦珠则是古罗马进贡的珠宝,当时富商的奢侈生活可见一斑。

第二,商人阶层在饮食方面消费的奢侈程度也让人瞠目结舌。西汉初年虽然实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普通百姓所食不过稻黍稷麦菽,一天两顿饭,贵族也不过一天三顿饭。人民“采椽不斲,茅茨不剪,衣布褐,饭土硎,筑金为鉏,埏埴为器。工不造其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2]45然而,到西汉中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人在集聚了大量资本之后寻求生活的安逸,饮食的奢侈消费随即出现。这些商人整天沉溺在“食鳖鱼,鸿鹄鹔鷞,稻粮绕于之中”。[3]35他们为了寻求飞禽走兽吃鲜,不惜散尽千金。

第三,服饰和饮食消费都如此奢侈,可想而知富商的住宅更是奢靡之极。在西汉之前大修宫殿都是皇室非常乐意做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情,建国初年因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建设宫殿的开销非常少。但是,通过西汉统治者的一系列努力使得西汉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商人获取暴利,为了满足炫耀身份的目的,建造了很多可以攀比皇室建筑并可以显示自己分量的宅邸。自此商人在住宅方面的奢侈消费蔚然成风。在《盐铁论·通有》中这样记载:“若则饰宫室,增台榭,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2]46《淮南子·本训经》中也有记载:“崇台榭之隆,奢园囿之大,凿汀池之深,肆珍崖之远,来溪谷之流,饰曲岸之际,积碟旋石以纯休崎,抑域怒濑以扬激波。”[3]490富商大规模购置房产、奢华装修在大族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西汉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工商业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事商业的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奢侈消费大大增加,于是富商之间奢侈之风如海啸般席卷而来。除了商人,政府官员也在奢侈消费的大潮中不能自拔。

(二)西汉中后期政府官员沉浸于奢侈生活之中

西汉盛时,士大夫为人臣清廉忠心。贾谊曾说:“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法,惟义所在。[1]1018然而,到西汉中后期官僚集团开始出现了奢侈攀比的风气,很多大臣为了一己私利常常“惶惶求财力,常恐匮乏”[1]2890。

田蚡作为汉朝著名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奢侈生活自然是少不了的,《汉书》中记载:“蚡为人貌侵。生贵甚。富于春秋。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旗,后房妇女以百数。诸奏珍物狗马玩好,不可胜数。”[1]2056田蚡的家产富可敌国,消费实力当然也不可小觑。

奢侈之极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是淳于长,他依靠自己母亲显赫的地位获得黄门郎的职位,虽官职不高但是却可以出入于宫廷、往来于显贵之中,从中淳于长获取了高额的灰色收入,奢侈的生活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据载淳在两年之内就拥有巨万财产。在當时的生产水平下,一个中产之家的年收入是十万钱,淳于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收获了一个中产之家十年的收入。淳于长不满于此,他诱骗被废的许皇后金钱车马前后达千余万。凭借这些灰色收入广蓄姬妾,纵情声色。

《盐铁论·错币》中载:“古者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今礼仪弛崩,风俗灭息。故自食禄之君子,违于义而竞于财,大小相吞。”[2]60然而西汉中后期为官者只知奢侈,疯狂敛财而无暇处理朝政。

西汉卿大夫们奢侈生活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极大,甚至为奢侈风气在全社会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有些人为了声色犬马的生活不惜贪污受贿。如此,一些公卿的奢靡生活方式成为西汉中后期奢侈风气盛行的“中坚力量”。

(三)王室生活奢靡至极

既然百官公卿的生活都如此奢华更不用说皇宫之中的统治阶级。首先,统治阶级的“奢侈特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大造宫室。吕思勉在《秦汉史》中说:“苑囿之设,费地殊广,汉武帝度为上林苑,举籍阿城以南。”[4]63据史书记载上林苑规模之恢弘让人瞠目。上林苑有36苑,12宫,35观。除了作一般用途的七十所离宫外,还有很多用来娱乐的宫室,比如供贵族欣赏音乐的宫室,饲养动物的观台,甚至还有培育西域植物的园林。此外,上林苑中最奢侈的还是建于汉武帝时期的昆明湖,整个昆明湖的面积有四十余里,平常会有宫女在其中划船演奏,战时可以训练海军。通过史书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昆明湖的气势磅礴。

极尽奢靡的宫室除了上林苑还有未央宫,未央宫仅面积就是紫禁城的六倍之多,占整个城市的七分之一,殿堂就有四十余个,据载前殿基坛就有15米高,小山和水池不计其数。不论是未央宫还是上林苑奢侈程度不是可以用文字完全描述的。

其次,统治阶级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的享受,他们也同样在意死后的墓葬规格。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窦后的父亲,在钓鱼的时候不慎掉入悬崖,景帝即位,窦后成为皇太后,于是派使者将他父亲出事的山崖填平然后将父亲埋葬于此,整个坟墓约三万平方公里,被人们称之为窦氏青山。

西汉奢侈风气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商人,地主公卿大臣还是王室贵族,他们都在生产力发展,经济迅速恢复的大背景下,消费欲望、购买力大大增强,奢侈之风盛行在所难免,他们竞相攀比,不仅仅要生前显贵死后也要享受同样的规格。王公贵族们纵情山水永远都是长乐未央的状态,不问民间疾苦,动辄花费数万金只为吃一顿饭,花中产之家十年的收入去置办一次酒席。然而正是这样的奢侈生活使西汉走向灭亡的不归路。

二、西汉奢侈风气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奢侈成风使农民的利益遭到侵犯

西汉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奢侈之风迅速蔓延,然而,这些热爱奢侈生活的王公大臣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很大一部分都源于对农民的剥削。奢侈之风越是蔓延对于农民的利益威胁就越大。这些富人主要通过兼并农民土地获得利益。

掠夺农民土地成为统治阶级获取钱财的手段。《汉书·淮南王衡山列传》记载:“淮南王刘安不但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衡山王,又数侵夺人田,坏人冢以为田。”[1]2146《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记载:“武安侯田蚡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5]2153《汉书·酷吏列传》中记载:“借贷买坡田千余倾,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1]3650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奢侈风气不断扩散,农民深受其害,无以生活。据统计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流民达到200万,如果再遇到灾年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的情形就是“富者土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1]1137。这对统治阶级是个沉重的负担。

(二)奢侈风气造成弃农从商现象出现

首先,中国农业在西汉初年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奢侈风气的蔓延,地主阶级对于奢侈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奢侈品制造行业相应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而绝大部分劳动力都来源于农民。当时酿酒、丝织、漆器、金银镂刻、车舆、饮食器皿行业发展蒸蒸日上。地主阶级们不仅仅要求数量上的占有,他们对商品的工艺也有很高的要求,手工业者为了迎合富豪们的心意,于是将生产过程细化。

其次,受奢侈品消费和工商业获利巨大的影响,人们纷纷舍本逐末、弃农从商。晁错《贵粟疏》中也有记载当时商人凭借自己力量、权势和影响力已经超过王公贵族。而且,虽然汉朝的政府意识到商人崛起对他们的影响,并且采取了很多抑制商人的办法但是并没有奏效。农民在遇到天灾的年份时弃农从商的人数更大大增加。这对我国农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三)奢侈风气破坏社会正常秩序

奢侈消费观对社会秩序的恶劣影响也不容忽视。地主阶级掀开了奢侈消费的序幕,上行下效,各个阶层纷纷互相效仿,奢侈消费带来的恶果也如龙卷风般呼啸而来 ,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首先统治阶层奢靡的生活给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带来挑战。王吉曰:“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为人君者,或则纵奢好便辟奸佞,又或亡国败家,不复豢养家臣,则乡之受豢于人者,不得不自谋生活。”贾谊曾经痛心地表示:“夫邪俗日长,弃礼仪。”[1]1221淳于长在朝为官,为了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大肆敛财,将朝野上下搞得一片混沌。一方面他利用自己是皇帝宠臣的身份,大肆结交各地郡守,卖官鬻爵获取好处,钱权来往无法无天。另一方面他还与后宫嫔妃媾和骗取被废许皇后大量财物,甚至许皇后将自己的姐姐送与淳于长。

其次,除了统治阶级的风气被破坏,民间竟也不能免俗。《秦汉史》中吕思勉先生说:“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仪为?史书而士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和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狗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陷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熊鸾,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此。”[4]255民间正常生活秩序也被扰乱,尤其以婚丧嫁娶为代表。西汉时婚丧嫁娶非常重要,皇室不惜花重金,这样的奢侈风气不久就被民间所效仿,往往民间老百姓平常生活艰辛小心翼翼储存杯水车薪所谓的积蓄,然而一旦碰到婚丧嫁娶也只顾铺张排场甚至不惜花掉多年积攒的积蓄,还有举债举行的。西汉中后期的奢侈风气败坏了整体的社会风气,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级都沉浸于奢侈生活中不能自拔,动摇着统治根基。

三、小结

西汉在经受了战争洗礼之后,国家一片狼藉。统治者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方式恢复经济。一方面为了节流,统治者不修宫室,后宫嫔妃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为了开源,统治者鼓励农业发展,采取轻徭薄赋、重农抑商的政策。通过统治阶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使得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升。《盐铁论·国疾篇》中记载:“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2]369通过史料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在黄老思想指导下,西汉初民风淳朴,国家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然而也正是由于实业的发展催生了奢侈风气的产生。

奢侈风气的产生并非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根据温乐平先生《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检”向“崇奢”的演变》一文中所述,奢侈风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上至下蔓延开来的。统治者奢靡无度,贵族官僚竞相模仿,就连民间也不能免俗,纷纷“僭奢相效,上升而不息”[2]133。蔡锋先生在《西汉奢侈风气滋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评议》一文中对此现象也做了论述:“但统治阶层的自身不正,奢侈有加,犹如烈火添薪,致使贵族统治者的有意或无意地渲染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民间习俗的影响是较大的。”[6]77奢侈风气的滋生是从上层开始逐渐渗透,伴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

一方面奢侈风气在西汉扎根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它对西汉的破坏也日甚于一日,动摇了西汉的统治根基。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提倡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随着奢侈风气的扩散,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农业,《盐铁论·相刺》中有记载:“人民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防政,此当世之所患也。”[2]279广大的农民受到商业巨大利益的诱惑以及为了躲避国家的重税纷纷离开土地,农业劳动力出走至工商业,这不论对农业还是国家都是不小的打击。并且沉浸于奢靡生活中的統治阶级无心政治,任凭佞臣外戚扰乱朝政,朝纲混乱等级僭越。

西汉统治阶级也逐渐认识到奢侈风气带来的恶劣影响,并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不得不说西汉走向衰亡与当时奢侈风气的蔓延不无关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该一味沉浸于物质享受之中,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一国的统治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桓宽撰,王利器注.盐铁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刘安撰.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吕思勉撰.秦汉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5]司马迁撰.司马贞,张守节,裴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蔡峰.西汉奢侈风气滋生原因及其影响评议[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10).

猜你喜欢

风气西汉商人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风气
风气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