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玩转”石头,开展美术特色区域活动

2018-09-26郭小红

赢未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玩转感受发现

郭小红

摘要: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作为幼儿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成本低廉,健康无毒无气味的自然物——石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它不仅取材方便,又可通过开展石头画创作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有进一步体验与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石头画创作活动中,幼儿不仅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石头画创作,不同“玩转”方法,带给幼儿不同的体验与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美术活动 创造力 想象力 发现 感受 表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在大自然中有許许多多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去感受和体验”,譬如随处可见的石头、树枝、泥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其中在我们这个有山有溪流的小城中最普遍的就是石头,公路旁,小溪边,公园内,树林间都可以找到形状各异、色彩不一、材质不同的石头。以石头为材料,无毒无味,成本低廉,适合幼儿的使用。不仅取材料方便,又可通过开展石头画创作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有进一步体验与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以开展石头画创作为主的美术特色区域,主要是石头为原材料,通过画、手工添加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赋予石头灵性,创作出各种童趣洋溢的艺术作品的一种活动。石头画创作不仅提高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在3至6岁的幼儿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以石头画创作为主的美术区域活动在“玩转”方法上从大致可从“玩石、画石、想石、拼石”几大阶段,每个阶段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循序渐进。

一、以“玩”、“涂”为主的小班区域

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对精细动作的要求往往达不到。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周围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心。在美术区中,提供太多色彩颜料、工具等显然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在石头画创作中,对于小班幼儿就是以“玩”、“涂”石为主。

每块石头都有它的天然性、独特性与趣味性。第一阶段就是“玩石”,顾名思义就玩耍、探索、欣赏石头,这是进行石头画创作的基础。小班幼儿在玩石过程中的重点在于了解石头的外型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纹理的物点。通过亲近石头让幼儿观察、触摸各种自己感兴趣的石头来感知其的不同。“玩石”还可以将石头作为美术工具,进行一系列的“滚石、推石、拓石”画创作。让石头与色彩结合碰撞,在纸张上产生奇妙的作品。例如:滚石画《相交的线条》、推石画《色彩堆堆堆》、石拓画《彩色的雨》、《红花绿草》、《红红的苹果》等等。

“涂石”就是在石头表面进行涂鸦作画。开始可以没有形象、主题,甚至没有意义,就是感知点、线、色彩在石头上与纸张上创作的不同,让孩子了解石头,丰富幼儿的经验。后期则逐步推进为“石版画”、“石头接龙”等绘画形式。选择稍平面的石头进行“石版画”,每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在它的身上都有很多自然生成的纹理,通过观察,孩子们对这些纹理勾勒,涂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创造出各种各样形象多变,色彩斑斓的石版画了。例如:《看看我的波浪线》、《云彩飘来了》等。

每块石头都有着它的不同外形特征,形象各异的石头在孩子任意的组合,想象拼凑,用胶将他们固定好,再以颜色,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各种人物形象便会跃然而生,这就是形“石头拼接画”。例如:《我的小火车》、《绿色的草丛》、《毛毛虫》。

在“玩、涂”中熏陶孩子形成日后的催化剂,不仅扩展了幼儿的经验,打好基础,而且让幼儿感受石头作品的美妙。

二、以“画”、“想”为主的中班区域。

中班幼儿有了“玩”、“涂”的基础,对石头画创作有了新的理解与创造。对线条的掌握与色彩的运用也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班幼儿就以“画”、“想”为主。

“画”以“线描画”为开端。不同与纸上的石头线描画,它运用的工具也比较简单,用上黑色和蓝色的记号笔,简单的进行线条勾勒,简洁又有很的装饰性和虚拟性,画面清新可人,有很强的艺术性与创造性。如:《青花瓷鸡蛋》、《太阳的神话》、《线条变变变》。其次是 “装饰画”。外形各异的石头,本身便让孩子们具有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再适时机地给孩子们投放一些水彩、水粉颜料、勾线笔、毛线、毛绒球、塑料小眼睛、吸管、树枝、小木片、羽毛、纸皮、瓶盖等废旧物品,孩子们利用他们给石头进行装饰。例如:《印地安小朋友》、《仙人掌》、《纸皮超人》等。

“想”是以“借形想象”为主。借形想象创作出的作品在原有“装饰画”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借助实物想象、借助物体想象、借助图形想象,从不同角度挖掘创作潜能,从自己熟悉的人物,事物为出发,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例如:《恐龙》、《我喜欢的小动物》、《小小机器人》。

三、以“合”、“创”为主的大班区域。

“合”指的是“合作“。

大班幼儿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独立性增强,合作性也增强。产生了团体意识,能关注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理解他人的能力。规则与自控意识也得以提高,是一个逐步去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因此在美术区域中,充分鼓励幼儿的合作精神,展示团队力量,允许幼儿分工合作完成一件、多件或组合作品。为幼儿合作作品提供展示平台,激励幼儿采用合作方式进行创作。

“创”就是“创新创作”。有“命题创作”、“立体创作”、“系列创作”、“连环画创作”等等。

大班时期的幼儿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好奇心强,经验丰富,求知欲旺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因以在大班的美术特色区域中采取适当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借形想象”的基础上,大班幼儿尝试合作的方法进行石头画命题创作。幼儿自行通过讨论确定主题,自由选择适合创作的石头原料,选择创作工具与辅助材料进行创作。例如:《海洋王国》、《水果家族》、《秋天落叶》、《荷塘》当平面作品的展示,受到一定的局限时,大班的幼儿就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了,借助纸板、胶水、毛绒球、塑料品等,进行石头搭建,或者寻找可站立的石头等多种方法制作了立体的“石头作品”。例如:《猫头鹰》、《地中海蓝色小房子》、《路上的车》等,都是孩子們的得意作品。 幼儿之间的模仿是难免的,只要动脑动手了那又何妨。算是相似的石头画作品,也有期独特之处,千秋之别,那就值得鼓励发扬。这样形成一系列的作品,也是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参与的重要策略之一。系列作品《小熊的一家》、《草莓家族》、《小黄人》就是这么形成的。

加大创作难度,制作石头连环画。

生活是幼儿创作的基础,在石头连环画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展示已有的学习经验,表现内心世界。例如:动画片或故事是幼儿较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形象纳入创作活动,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展教学的一种尝试。例如:语言活动《熊猫百货商店》,幼儿对此故事很感兴趣。于是在制作石头画的过程中,创作了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如:小熊猫、大象伯伯、小松鼠等,还有故事中出现的某个场景,如:山羊奶奶帮小熊猫织围巾等。适时的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图片,及时的给于帮助,参与他们的讨论等,隐性的支持幼儿。创作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收获是满满的。有了第一次经验,接下来的创作就有序了,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想法就逐渐融入了。

小小石头激美育。石头画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去发现,去感受,去表现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吴丽华. 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J]. 学前教育研究, 1999(4):43-44.

[2]崔秀英. 如何指导幼儿创作“石头画”[J].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6(15):31-32.

[3]盛琴. 在区域游戏中成就幼儿绘画之美[J]. 学周刊, 2014(33):240-240

猜你喜欢

玩转感受发现
和学生一起“玩转”英语课堂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创意经济视野下宝马MINI“玩转”创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