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剧音乐创作中的民间性音乐元素分析

2018-09-26刘清明

戏剧之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要素

【摘 要】吉剧在东北民间曲艺二人转的基础上创建而成,吉剧的母体是二人转。吉剧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来自于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例如,东北满族传统的祭祀仪式等。这些多元化的艺术因素能够充分反映东北民间地方生活的本质,能充分体现出农村的质朴,解决时代需要,具有表演朴实及词句通俗等特点,吉剧音乐文化中反映了东北人民积极乐观、宽厚豪爽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吉剧;民间性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54-02

吉剧是在建国后以东北二人转为根基建立起来的新剧种,是吉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东北应发展自己的戏曲剧种,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随后建立了吉林省吉剧团,进行了新剧种的推广工作,自成一派。吉剧的表演技巧是在二人转的唱、扮、说、绝及舞等基础上,吸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的,手绢功属于吉剧较为突出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吉剧有着较为显著的发展,但在吉剧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民间性特点。

一、吉剧的民间性特点分析

吉剧的民间性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文化根源中的祭祀性。吉剧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戏剧形式,但由于孕育吉剧的母体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二人转,因此吉剧具有较为强大的原始仪式的缩影。吉剧在表演方式方面除了吸收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外,更多采用的是二人转舞蹈及基本功发展而来的。原始时期的农民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中,面对大自然及人类的繁衍生息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认为神灵在冥冥中掌握着所有,人虽然不能变成神,但能和神进行对话,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特征被吉剧传承下来,以更具美感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形成了另一种风采。[1]

第二是质朴性。民间从文学角度来看是指来自中国民间生活世界的主体农民所固有的文化传统,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民间世界生活的表现及人民的情绪,人民属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发起者及受众群体。吉剧的母体二人转是由底层劳动人民创建,在东北民间具有较为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吉剧的质朴性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在吉剧作家王肯先生在创作吉剧的过程中主人公基本就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基本上属于普通的劳动人民,这些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为质朴性,主人公身上这些朴实乐观、生动且形象的人物特点是打动老百姓的主要因素。

最后是诙谐性。吉剧的母体二人转是一种喜庆色彩较为浓厚的民间艺术,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活力四射的艺术氛围,承载着东北劳动人民乐观积极的民间情味,吉剧的诙谐性主要在于“吉丑”的表现上,吉丑属于二人转中丑角,借助其他戏曲艺术的丑角表演形成的,他们在吉剧中的角色是插科打诨,是让吉剧更加乡土化的催化剂。吉剧中若没有主角将会给喜剧精神大打折扣,脱离了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2]

二、吉剧民间性创作的要素分析

(一)吉剧创作人员的民间立场要素。吉剧剧本大多来源于民间民众的现实生活,创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修饰或改编,最后创作出精彩的吉剧,吉剧作家在创作与实践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立场与叙事角度,创作人员的民间立场属于一种民间叙事,也是对民间文艺价值观的传承及发展。吉剧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民间性音乐元素首先来自于他们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创作人员的童年所见所闻主要是指在儿童时代创作人员经历的情感、回忆,当时生活的氛围及主要的社会现实等,童年经验一般以回忆作为表现手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回忆起童年生活额度各种趣事,将童年的所见所闻紧密联系农村生活,使得童年经验成为吉剧日后发展的母体元素及创作来源。[3]除了童年经历之外,创作人员的民间性特点还与后天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创作人员在吉剧的创作学习过程中受到先生们的栽培,由于先生们后天的创作风格特点的影响,使得吉剧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相应的点拨及影响,坚定了创作者的民间立场,提高了创作作品的民间性审美作用。

(二)吉剧文本的民间视角及情感体验。吉剧文本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吉剧创作过程中词句与情节交织而成的最终表现,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及稳定性。[4]吉剧文本中呈现的民间生活经验及情感表达属于吉剧民间性创作的主要来源,如吉剧中著名的作品《柳三娘》,柳三娘就是根据农村中的真实案例改编的,剧本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叫柳三娘的农村妇女在被丈夫抛弃之后,不向命运低头,辛勤的劳作,抓住机会创办了鹿茸加工厂,将原鹿场工人和技术员招聘进来,将前婆婆接回家,表现了柳三娘克服艰难险阻,打破世俗的束缚,在广大农村乡亲们的支持及鼓励下与原鹿场技术人员组成新家庭,爱情及事业双丰收的故事。[5]由于是根据真实的人物及事迹改编而成,具有一定的地域风情特点,剧本中的每一句唱词均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民间情感及生活表达。

(三)吉剧中音乐及声调的民间性音乐元素。吉剧具有较为丰富的地域民间特色,地域民间特色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较大的艺术活力,吉剧的伴奏乐队包括西洋乐器、传统乐器等,文场一般以唢呐及板胡为主,以扬琴、笙、喉管、琵琶、古筝、二胡及西洋乐器为辅,武场一般以大锣、堂鼓、板鼓等为主,还有些利用二人转甩子,吉剧音乐中还经常使用笛子及笙等进行对位,不仅能在众多包腔内体现笛子的音色,还能增强旋律及音色的戏剧性变化,突出人物个性及情节的发展。

总而言之,吉剧的配乐及声调对部分二人转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保留,并在其中融入了其它戏剧的特色,使得其既有戏曲的共性的基础上保留了一定的民间特性。[6]

三、结语

吉剧的创作过程中民间性音乐元素一直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吉剧具有坚守民间性创作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及艺术内涵,并拥有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吉剧主要通过吉剧创作人员的民间立场要素、吉剧文本的民间视角及情感体验、吉剧中音乐及声调的民间性音乐元素等方面体现民间性的要素,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保持这种民间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昭明,娄佰彤.吉剧民间性的社会价值论[J].戏剧文学,2016,15(10):45-48.

[2]林红,娄佰彤,李昭明.吉剧民间性本色刍议[J].北方音乐,2016,36(21):79-80.

[3]刘长明.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17,22(3):136-137.

[4]黃敬文.吉剧的剧种个性与剧目风格——现代吉剧《焦裕禄》创作漫谈[J].戏剧文学,2015,33(1):28-31.

[5]杨世祥.关注现实热点 引领社会风尚——新时期吉剧现代戏创作概观[J].戏剧文学,2014,06(9):19-24.

[6]何玉纯.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简述吉剧音乐发展历程[J].艺海,2018,20(2).45-46.

[7]刘清明.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及配器手法探析[J].艺术评鉴,2017,19(10).90-91.

猜你喜欢

要素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健康是智力发展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