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8-09-26尹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关怀

尹昱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治疗科室,主要是针对危重患者进行加护治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使用系统全面的先进设备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帮助其脱离危险,对患者的病情和痛苦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护时,除了药物和仪器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护理工作的协助治疗。鉴于此,本院对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诊的31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1和67人;年龄区间为31~81岁,均龄(54.3±3.21)岁。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89和69人,年龄区间为32~83岁,均龄(55.1±4.0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具体护理项目如下:

(1)心理疏解。由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基本上都是危重病人且限制家属陪护,因此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基于此种状况,护理人员首先要将重症监护室的治疗设备、注意事项,以及会采用何种护理和治疗方法,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突出强调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在积极、平和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2)改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要做到不谈笑、不闲聊;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操作上保持动作轻缓,为患者提供报刊杂志或者适时播放轻音乐以缓解压抑气氛,消除患者孤独感。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定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0分,基本满意:60~70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总数-不满意)/总数%。

1.3.2 分别采用自我评估量表(SAS)、自测量表(SDS)以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SE)对患者的恐慌程度、抑郁程度以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低代表患者情绪越稳定,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78、53、21、6,总体满意度为96.20%;对照组人数分别为32、31、49、46,总体满意度为70.89%。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状况评分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恐慌以及抑郁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 <0.05)。

3 讨论

重癥监护室是护理治疗各种危重病人的场所,重症监护室里诊疗设备齐全,且护理技术和诊疗技术先进,对其进行全天候的监测,来促使其生命体征平稳 [1]。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注重思想的解放以及个性的发展。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它承认人的存在价值,包含着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两方面,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对患者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本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拉近医患距离,增进医患之间的友谊,增进患者对治疗环境的熟悉度,排解患者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消除了其身处陌生环境的孤独感,是 “以人为本”治疗理念的突出体现[2]。大多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危重,因此感觉治愈的希望很渺茫,导致其情绪异常低落,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均大大降低,无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医护人员在治疗闲暇之时可以为其播放节奏轻柔的音乐,或者将杂志、书刊等读物提供给患者,让患者通过阅读来转移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利于增进医患友谊,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强自身的治疗信心,并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3]。

本研究显示,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恐慌以及抑郁等不良状况较之对照组也得到了明显缓解(P <0.05)。可见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患者情绪不断趋于平稳,睡眠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6.2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9%(P <0.05)。这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大大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对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有着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并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晏礼芬, 魏佳玉.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9):121-122.

刘红霞, 练雯, 石玥,等. 研究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7):170-171.

王艳. 人文关怀护理对急诊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7(7):70-72.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关怀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