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

2018-09-26李琴义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个案大学生

李琴义

摘要:大学生群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对象。大家都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发展。现如今,在大学生中有很多人面临着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收集个案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明确个案所面临的学习心理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帮助个案找到解决其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心理 个案 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35-02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通过中学时期的刻苦努力考上大学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进入了现在的学校,然后就觉得自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主观上并没有这么想,但是由于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被动学习,有学校管、有老师管,但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老师不再监督你,周围又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在吸引你,客观上就放松了学习。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有很多,其成因也不单一。分析与探究某一个案的学习心理问题,帮助其找到解决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案例

(1)人口学资料。宁宁(化名),女,22岁,土家族,来自农村,大三学生。

(2)个人经历。家里有三个孩子,但因为宁宁小时候身体不好,所以父母对她有点溺爱,从不要求她做什么,宁宁也一直很听话。父母从不问成绩,父母也很少叫宁宁去学习。从小到大很多东西都是父母安排的,她对成绩一直没有什么概念,觉得只要不是太差就好。小学到初中,宁宁的老师中总有人是她们家的亲戚,所以老师比较关注,成绩一直都很好。高中宁宁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手机,就开始沉迷于手机,看小说,聊QQ。成绩开始下降,所以在调班的时候,被调到差一点的班级。之后又放下手机努力学习,但是没有赶上去,没能进入之前的班级。宁宁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的班级里插了老师的亲戚,人够了。而她自己没有人脉,努力也没什么用,就放弃了学习,一直沉迷于手机。高三也没努力,所以觉得考上大学很幸运。

(3)案例情境。上大学之后宁宁很少把时间跟精力放在学习上。宁宁觉得现在上学也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学校和专业都不是自己选的,感觉现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很难运用,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大的帮助。宁宁从不旷课,按时交作业,期末抓紧时间复习(虽然效率不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挂科,因为不想交重修费,想拿助学金和奖学金。宁宁觉得自己只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愿意听课,而且对有些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会玩手机,注意力分散。宁宁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宁宁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试卷的难易程度、运气等。宁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很迷茫。

二、个案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动机不足。根据访谈内容,宁宁小时候认真学习是因为老师是亲戚,会严格要求她,所以她努力学习。上了高中后没有人严格要求她,她的成绩就开始下降了。在大学,宁宁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挂科,因为不想交重修费,想拿助学金和奖学金。宁宁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现在她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感觉很迷茫,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所以,宁宁的内部学习动机是不足的,她的学习动机基本上都是外部的,如避免老师的责备,避免挂科,拿奖学金等,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如明确的学习目标、求知欲等。内部的学习动机会促进一个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2)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根据访谈内容,宁宁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她自己也没有探索过,老师上课提到的一些方法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想一下,但是没有实践过。从不旷课,在期末的时候自己会抓紧时间复习,但是效率却不高。根据我的观察,她期末复习的时候确实很认真,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点一直都很零散,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知识点很熟悉但就是不能全部记起来的情况。

(3)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根据访谈内容,宁宁现在的学校和专业都不是自己选的,感觉现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很难运用,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大的帮助。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对某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专业缺乏兴趣的时候,就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4)焦虑有点低。根据访谈内容,宁宁从小学到现在,她爸爸妈妈基本上不过问她的成绩,而她自己对于成绩也没有什么概念,觉得只要不是太差就好。所以,宁宁其实缺乏一些必要的压力和对成绩的认识或者说是对好成绩的追求。现代心理学把焦虑分为三种情况:低、中、高焦虑,并认为适当水平的焦虑,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但是若焦虑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习有不良影响。[1]

(5)归因偏差。根据访谈内容,宁宁的老师中一直以来都有人是亲戚,她那时候的成绩是因为那些老师的严格要求达成的,但在她高中因为成绩下降被调班,努力了一次没成功后,她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班里插了老师的亲戚,人满了。因为她自己的一些经历,所以她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放弃了努力。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她的观察来看,她一直都觉得人脉和运气很重要,在她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觉得是老师的原因,也会觉得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偏偏考了没复习到的内容。

三、解决该个案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

(1)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帮助宁宁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让她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知道她自己的努力方向,制订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督促她严格执行计划。在目标的设定方面,可以设定层次性的目标,把一个大的目标分化为不同层次的小目标(由低到高),在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她会不断地产生自豪感,进而激发她的兴趣和求知欲。

(2)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让宁宁下载一个思维导图的软件,尝试构建一些导图,锻炼她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她熟悉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导图之后,让她在每一科一章内容结束后,自己建一个导图,然后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完善。在每一科结束之后,让她针对每一科的内容建一个知识框架,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学会如何读“薄”一本书。

(3)激发专业兴趣。就应用心理学专业而言,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宁宁自己没有发觉这个专业对她自己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刻意地引导她,让她了解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在她调节自己情绪和自我成长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她知道学习心理学对日常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彼此间的关系形成。

(4)形成正常焦虑。正常的焦虑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与宁宁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多多关注宁宁的学习成绩,适当地给她增加一些压力。慢慢让她自己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追求好的成绩是最基本的一件事,让她对成绩有个概念,慢慢产生对好成绩的追求。

(5)形成积极归因。宁宁对于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外归因。在她日常的學习生活中需要积极引导她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并且将这种归因方式内化,逐渐去激发她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四、结语

通过对宁宁自述的分析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观察,对宁宁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帮助她制定了解决其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人所面临的学习心理问题都不一样,但还是希望对有类似学习心理问题的同学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万峰.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95-98.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个案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