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与收入差距联动关系研究
2018-09-26阚剑
阚剑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分配的多样化带来了社会分配不公等负面影响,应当给予重视。利用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西藏自治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相关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以探索我国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与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之间的平衡问题,其中流转税的增加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但其却能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此外,劳动力质量、产业结构、政府支出规模等变量对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问题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税收政策;收入差距;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7-012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視,尽管其会给社会中劳动者带来积极的工作态度,但如果差距无止境地拉大,将会最终影响到社会安定。据统计,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5,2009年为0.47,2015年为0.462,到2016年增长为0.465。可见2010年以前,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停滞且社会分化现象较为严重。2010年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仍在国际“警戒线”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悬殊的贫富差距不仅会使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长久治安,因此对社会分配差距影响因素的探索是当前研究重点所在。此外,税收政策一直以来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有效手段,在缩小收入差距、缓解贫富差距问题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界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税收政策的研究主要针对其两两之间关系方面。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研究
陈安平(2010)[1]建立面板误差纠正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东部地区二者互动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存在长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分存在短期及长期因果关系。陈斐等(2017)[2]通过非线性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这一差距的持续扩大并跨越门限值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性的阻碍作用。
(二)税收政策和收入差距研究
金双华(2013)[3]利用洛伦茨曲线对我国1995年至2010年不同阶层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和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税负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因其所占比重较小,其起到的效果也并不是很明显。崔顺伟(2015)[4]对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总结,认为宏观税收可以体现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筹集福利资金,用以改善收入分配差距。
(三)经济增长和税收政策研究
程婉静等(2015)[5]对中国的税收收入和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税负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国内GDP的持续增长。喻春霞(2016)[6]对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评价,一方面,认为利用税收政策可以加快市场需求,从而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对税收分类以及总体税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税收体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文献整理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目前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税收政策三者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主要针对上述三种中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因而通过借鉴国内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税收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是中国各省市之间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差距之间的联动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选取2007到2016年为样本区间,将中国30个省级的截面数据(除西藏地区)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域之间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差距之间联动的发展关系。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在线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由于受各省统计数据发布时间限制,数据未采用2017年各省市相关经济数据。
(二)变量选取
由于收入差距、税收政策和经济增长关系较为复杂,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采用单一模型难以有效地把经济系统内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出来,因此在对省域之间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时,分别针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由于税收政策受到量化过程的限制,将其作为重要解释变量分别引入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空间模型中,以此来研究三者之间发展关系。
在经济增长方面,采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衡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在收入差距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占据着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方面,因此选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反映我国收入差距问题(gap)。在税收政策方面,如何对其进行量化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心所在,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和研究问题的特点,分别选择宏观税负(tax1)、所得税(tax2)、流转税(tax3)三种税收来衡量不同地区税收政策的实际效果。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收入、税收均处于同一经济系统中,很多其他经济因素同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难以忽略的关系,因此在构造空间计量模型时,将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中,从而更为精确地刻画三者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增长率(popgr)、物质资本投资(inv)、劳动力质量(edu)、政府支出规模(gov)、人口红利约束(popde)、非国有化程度(denation)、城市化水平(urban)、经济开放度(open)、教育支出(eduex)、第三产业水平(three)以及社会保障支出(sse)。
三、计量检验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计算出2007-2016年各地区经济增长(GDP)以及贫富收入差距(GAP)状况的全局Morans'I值,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经济增长来说,GDP的全局Morans'I值在2007-2016年间均为正值,其大小一直在0.28附近波动。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均表现出了极强的显著性。对贫富差距来说,GAP的全局Morans'I值同样在样本区间内表现为正值,其大小一直在0.50附近波动。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均表现出了极强的显著性。因此可以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经济增长、收入差距模型的选择
通过上文对Morans'I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且可以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扶贫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首先应用LM检验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LM检验主要包括LM-Error检验、LM-Lag检验、Robust LM-Error检验以及Robust LM-Lag检验。
运用R软件分别对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的空间面板数据四种LM检验以确定所使用的模型,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首先,根据LM检验结果可知,对经济增长模型,四种LM检验的P值均显著小于0,因此应当选择SARMA模型。而对于收入差距模型,LM-Lag检验P值显著大于0且Robust LM-Error检验P值显著小于Robust LM-Lag检验对应的P值,因此应当选择SEM模型对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其次,空间模型SARMA和SEM中的误差项中可能包括个体固定效应、个体随机效应以及无效应这三种情形,通过运用Hausman检验确定具体的效应类型。Hausman检验原假设是随机效应模型的系数和固定效应模型的系数没有差别,即如果接受原假设,表明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表三结果可知,对经济增长的SARMA模型以及收入差距的SEM模型来说,Hausman检验的P值均显著小于0.01,即应当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因此,选择个体固定效应下的SARMA以及SEM模型为最终模型。
四、实证结果分析
对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最终模型选定为固定效应下的SARMA模型,在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中,模型因变量为gdp,自变量为收入差距以及税收(宏观税负、流转税、所得税),其余变量均为控制变量。同样对收入差距模型来说,模型选定为固定效应下的SEM模型,因变量为收入差距(GAP),自变量为经济发展水平(GDP)以及税收(宏观税负、流转税、所得税)。
利用R软件对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β、空间滞后项ρ空间误差系数λ估计情况见表4。
首先,经济增长模型和收入差距模型中所选取的解释变量绝大部分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其次,在经济增长模型中,收入差距和宏观税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且从作用机制上来看,过大的收入差距以及过高的整体税负水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流转税和所得税,尽管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从其系数的正负方向仍能发现税负的增加给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阻碍。这也需要我国不断调节税收机制,让其充分发挥调节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功能。对于空间滞后项和空间误差系数二者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的估计值为正,这表明从空间角度看,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因此各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同周边地区充分进行经济贸易往来,估计值为负则表明了存在着某些未观测变量对本地区经济的增长起着阻碍作用。
在收入差距模型中,经济增长和宏观税负、所得税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估计值为负,表明了经济的增长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缓解贫富差距问题存在着显著积极影响。而对于税收来说,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宏观税负或是所得税的增加均会对当前收入差距问题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中,政府应当充分考虑税收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流转税来说,尽管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由于近些年国家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化,仍能发现其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有着正面作用。对于空间误差系数来说,其估计系数为为正且极为显著,这表明收入差距问题并不是某一地区发展的问题,而和其周边地区或经济贸易密切的地区有着紧密关系,某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越严重,即收入差距越大,其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就越严重。因此应当发挥区域联动发展、省域帮扶发展的优势,共同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结合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收入差距模型来看,经济发展、收入差距以及税收政策存在着复杂的联动关系。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并且经济的发展会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追求发展增长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财富分配,即在同样的经济增幅下,尽量保持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此外部分税种(如流转税)政策的调整保证,又会同时解决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过程中,税收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过高的宏观税负会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并且不利于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但某些税种征税的调整会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如尽管流转税的增加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但考虑到农村土地经营的实际情况,流转税的微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
五、结论与建议
利用2007年至2016年,我国30个省(西藏自治区除外)面板数据,探究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税收政策三者之前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税收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之间的平衡问题,其中流转税的增加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但其却能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二是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某一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贫富差距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临近地区相关问题的进展;三是劳动力质量、产业结构、政府支出规模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问题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为累进税制,这对于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累进税率的基数设置的合理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合理的税收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杠杆,但流转税仅为我国税收中的一种,其他稅种,例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教育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并将其利用,形成一套完善的税收体系,不断缩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迈进,但是城、乡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城市化进程达到何种地步,始终会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异,所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甚至,许多城市中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因此解决城中收入差距问题同样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安平.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2010(4):4-8+54.
[2]陈斐,张晓燕,康松.城乡收入差距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分析的证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1):67-75.
[3]金双华.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及其税收负担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11):22-32.
[4]崔顺伟.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5(3):99-102.
[5]程婉静,冯烽.新常态下中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5,34(9):97-103.
[6]喻春霞.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04-205.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