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

2018-09-26毕莹雪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广播节目媒介融合

毕莹雪

摘要:在现代传播媒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广播占据了重要一席,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统领信息媒介的传播发展。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媒介由听觉向视觉转变,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又有效解决了广播、电视传播发展的局限性,带来了传播媒介发展的新纪元。本文通过对当前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和视觉文化占据传播主流的研究,提出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可视化”结合的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可视化” 广播节目 电视媒体 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75-02

广播这一传统传播媒介诞生于20世纪初,通过导线或无线电波来传送声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为时政消息的传播和民众的日常娱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应运而生,多种传播媒介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

一、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趋势与“视觉”媒介的主导地位

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从广播开始,消息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电视媒体的出现使得消息传播由单纯的声音传播转向声音、画面的同步传播,对于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来说都是一种革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介的出现为传播的发展再添新力,人们不仅仅能够接收到声音、画面并存的消息,而且能够参与到消息传播中去,由接收者转向参与者,是对传统传媒概念的根本颠覆。

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和传媒发展的必然要求,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传播内容上有所重合,开始面向各自的受众研究节目;与此同时,多种媒介交叉发展,催生出互联网广播、电视直播等新型的传播形式,为现代传媒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现代媒介的融合发展在为广播节目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前,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发展成为新时期发展广播节目的必然要求。纵观传媒文化发展的现状,“视觉文化”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视觉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还得益于画面传播本身所带来的便利性、冲击性。在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趋势与“视觉”媒介的主导地位的整体媒介环境中,“在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广播音视频直播不仅是广播节目在型态上的突破,更是互联网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媒体变革的大方向”[1],实现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成为新一代广播人和电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当代传媒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可视化”结合的策略探究

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是新媒介环境中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媒介发展的崭新理念,在全新传媒理念的传媒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可视化”结合还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和传媒经营方式的变革。

(一)借助移动客户端的“可视化”发展

在传媒发展刚刚兴起的历史时期,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广播节目像一阵春风刮进了寻常百姓家,无线电波的发现及使用使得消息能够及时、迅速地传播到人群之中,受众广泛、功能多样,且声音传播相较于纸质传播媒介而言更加具有感染力。电视媒体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是传媒发展进入新纪元的标志之一,“海量数据只有通过可视化变成形象特征,才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才能在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2],借助移动客户端就可以实现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传统的广播节目只能通过收音机进行播放,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发展,民众收听广播的手段得以更新,小巧、轻便、功能多样的移动客户端为广播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民众一方面能够通过手机接收到无限电波所传送的声音讯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在移动客户端上收看相关的节目,这就在传播形式和物质载体方面为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提供了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广播”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广播”又称为网络广播或网络电台,主要是广播节目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得以发展,这是实现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可视化”结合的又一有效途径,即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媒介实现广播、电视这两大传统媒介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广播”对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变革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播内容的获得途径和方法得以更新发展,“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要么时效性低,要么费用高,而网上的信息资料从现场报道、背景资料、分析评论等,内容从广度到深度,从历史记录到未来趋势应有尽有,并且及时更新,费用低廉”[3],这与媒介发展的即时性、广泛性不谋而合;其次,借助网络媒介来传播消息、发展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实现了节目的反复播放、随机播放,在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的时代,民众必须按照播放顺序来接收消息且无法反复收听、观看,“互联网广播”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互联网技术造就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发声,这时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就成为个人面向公众发声的载体,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线上媒介与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

“互动”与“对话”是现代媒介发展的新名片,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要想真正实现“可视化”结合,就必须加强联合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借助电视媒体的发展理念,广播节目向可视化方向发展:“广播节目中的信息被可视媒介加工并传播,受众可以通过可视媒介中的视觉信息了解广播节目中的部分信息或者获得广播节目本身所不能够传达到的信息”[4];另一方面,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环境和新媒介发展的语境,通过线上媒介与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将受众真正拉入媒介环境中,使其由传统的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这样才能够实现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目前,车载广播系统成为广播发展的支柱之一,而各地兴起的“车友会”等就是线上媒介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典型形式,成员通过广播和广播节目形成联系,然后通过线下的活动加强这种联系,与此同时,相应地推动了广播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也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结语

在全面促进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发展的同时,要把握好发展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的出发点,“广播可视化提升了广播的可看性,拓宽了广播的互动方式,丰富了盈利模式。广播可视化经过2016年的迅猛发展,到现在已经趋于冷静,在受众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广播可视化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需要回归广播本质,遵循‘内容为王,可视化是工具,而不是目的”。[5]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播节目和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要借助这股东风,实现更好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在现代化传媒环境中实现新生。

参考文献:

[1]陈雅峰,舒风,叶海萍.从八个小时音视频直播看可视化操作对广播空间维度的拓展[J].視听纵横,2017(6):34-36.

[2]陈燕.广播电台安全播出管理可视化探索[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 43(6):124-127.

[3]吉姣.浅谈广播节目与电视媒体的“可视化”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 2009(27):180-181.

[4]程思遥.探索“广播节目可视化”的未来之路[J].科技创新导报, 2009(27):178-179.

[5]刘宁.广播可视化发展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44.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广播节目媒介融合
融媒体时代中的广播节目主持入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创新思路分析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