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浅析我国20世纪40—60年代的文艺作品

2018-09-26赵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风格马克思主义

赵芳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发展潮流和趋势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开国大典》和《红军过雪山》为例来探讨我国20世纪40-60年代的文艺作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论;风格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12-01

上层建筑包括文艺,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与经济基础相互联系。而艺术是需要通过政治、宗教、道德、哲学等这些中间环节来对经济进行影响。意识是我们对物质的一种自觉的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来源于生活的,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全面反映。

我国20世纪40-60年代是出于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人们的心里都洋溢着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美术作品大多都表达战争中与战后的重大事件和对毛主席是崇敬之情。

画家董希文在1951年创作了《开国大典》。画家罗工柳在1961年创作了《毛主席在井冈山上》。《红军过雪山》是画家艾中信1957年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对当时所发生的现实事件进行描绘的,通过一些政治上的事件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都表现了人们纪念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重大事件的赞颂。这些作品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对当时人民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文艺作品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作品,都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所以文艺作品的创作既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

《开国大典》这一作品符合我国20世纪40-60年代的时代变动。我国当时刚刚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所以,开国大典是最能表现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风貌的作品。这幅作品很写实、质朴的描绘了开国大典当时的情景,生动的描绘了当时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人民欢欣鼓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国从此焕然一新。这也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观点。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一些自主的加工处理,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而且文艺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才不会没有生命力。

《开国大典》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典礼的盛况。作品的蓝天与近处红色的地毯、大红红柱子、红灯笼及远处的红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看起来有节日的喜庆气氛。画面左侧的领导人物与下面万千人民也形成了疏密、远近、实虚的对比。画面的右侧少了一根柱子,并不是现实中那里没有柱子而是作者进行人为的处理为了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总体的完整,同时也使画面不那么紧凑,适应了于大众的审美。这就属于人为的对生活进行加工处理。画面上,在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显得国家领导人非常醒目。处于画面核心位置的毛主席,与远方万千的人民遥相呼应,共同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庆。画面中色彩的运用也与一般油画色彩的运用有一些不同,不像西方绘画那样洒脱,更多的像中国的传统绘画那样。这幅作品在色彩的表现、构图的选取、人物的位置的处理上,都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气度。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的简单的照搬复制,而是由主题的需求进行一定的人工处理来达到效果的。所以,对生活进行加工处理造就了艺术。

再看同时期的另一幅作品——《红军过雪山》这幅作品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场面。浩荡的红军队伍,坚毅地行走在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上。这幅作品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恶劣气候和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克服了种种困难。远处的雪山和跋涉的红军形成对比,更表现了红军那坚韧不拔的意志,表现出一个充满斗志的激昂场面。本幅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反映人民的时代精神,体现出人民在抗战过程中那种艰难的环境背景和人民的那种不怕困苦,敢于战胜一切的革命气质。

总的来说,我国20世纪40-60年代的美术作品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作品内容多为表现抗战时的重大场面和表现毛泽东主席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抗战时期的红军的赞颂和抗战抗战胜利后人民的喜悦,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艰苦的斗争和生活环境的恶劣,并警诫人们勿忘历史。

在色彩的运用上,这一时期的色彩大多都比较朴实平静,多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不像文革时期那么急躁。这与当时的国家风貌、人民的面貌是相呼应的。所以,文艺作品的题材、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高度的反映。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成就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呈现,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是我们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原理,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上学习更多,吸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优秀之处,创造出更有意义、更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来反映我们现在的时代,更好的延续艺术的生命。

猜你喜欢

风格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