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犬治愈了她的抑郁症 她出版畅销书讲述爱犬

2018-09-26

北广人物 2018年7期
关键词:格雷格安乐死朱莉

1996年,22岁风华正茂的她也绝不会把自己与抑郁症患者联系在一起。一天,她突发奇想,向妈妈提出了一个帮助她的办法——养一只小狗。幸运的是,这个建议并未被妈妈嘲笑,而是积极地帮助朱莉寻找,并开车带她去见“新朋友”。

22岁的朱莉·巴顿,大学毕业一年,独自漂在纽约,挺过了每次房租缴纳时的捉襟见肘,糟糕恋爱的痛彻心扉,以及各种无法与人言说的孤独、落寞。1996年4月16日,她抑郁症爆发,突然之间,活着失去了意义和再继续的理由……直到一只名叫邦克的狗,走进她的世界。

这就是《狗狗的疗愈》中讲述的故事。《狗狗的疗愈》是一本有心理学背景的自传体小说,根据作者朱莉·巴顿的真实经历改编。朱莉说:“我深信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上天为我派来一个治疗者,它是以狗的样子出现的。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写邦克的故事。我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分享它的一些智慧,因为对我来说,它真的是良药。”2016年,《狗狗的疗愈》出版,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

因抑郁而感“精神崩溃”

1996年的美国,抑郁症是个可怕且罕见的字眼,人们知之甚少,且心存畏惧。而22岁风华正茂的朱莉·巴顿也绝不会把自己与抑郁症患者联系在一起。

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朱莉不喜欢中西部偏远的位置和暗淡寂静的夜晚,所以大学毕业一年后她来到纽约,担任了一家出版商的编辑助理。名字已经出现在了两本书的责编名单上,被老板称赞为得力千将,然而朱莉却并没有如鱼得水的喜悦感,与男友分手,更让她深陷痛苦中:“我后来才知道那种感觉叫抑郁,但当时我还不懂,它蜷在我的胸口上,告诉我,饶了大家吧,去死吧。”

朱莉的抑郁症或许与童年经历有关,虽然有着深爱着她的父母,但父亲由于工作经常不在家,缺失父爱的哥哥经常讽刺她,骂她丑,告诉她所有人都讨厌她,甚至会狠狠地打她。这种噩梦般的经历,让朱莉在独自离家后感觉日益不好,她觉得每个人都嫌恶地看她,都想看着她出洋相,死亡的念头更是无法控制地出现在她脑中:“你就是个没用、愚蠢、丑陋软弱的人,—无是处,就连活着都是个错误。”

朱莉感觉自己像是—个没了电的机器人,或是被两根断弦牵着的木偶。这种痛不欲生的情绪在1996年4月16日终于爆发,她在自己的小公寓里感觉“精神崩溃”,她煮水准备做意面,打开炉子后却昏睡过去,醒来时屋里—片溯,凭着仅剩的力气,朱莉关掉了炉灶,叉在地板上昏睡过去。醒来后朱莉—边大哭,—越鲐家乡的母亲打了电话。妈妈接到电话后,立刻请假开了9个小时的车来接女儿。

在抱起小狗的那一刻

一天,朱莉突发奇想,她向妈妈提出了一个帮助她的办法——养一只小狗。幸运的是,这个建议并未被妈妈嘲笑,而是积极地帮助朱莉寻找,并开车带她去见“新朋友”。

在几只小狗面前,朱莉犹豫应该选哪只:“我该怎么选择呢?按照书中的介绍,要选择一只对的狗狗需要三个测试:轻柔地拥抱测试、声音的敏感度测试和触觉敏感度测试。书里说选择一只小狗,有感情很重要,但是在产生感情之前用知识和常识去判断也很重要。”

朱莉开始犹豫,担心自己选错了怎么办?这时候树林边上的一只小狗发现了朱莉,它朝着朱莉走过来:“停住,一直看着我,然后再走近点,坐在我的脚上,它仰着头直视我的眼睛,它那泥土样的棕色眼睛安在富有表现力的两块小眉毛下面,它小下巴的毛在阳光下绚丽夺目,它那橘红色的爪子上结着土块。那时,是的,我知道,我找到它了,我不需要被迫选择,我是被选中的那个。我的狗找到了我。”

在抱起小狗的那一刻,朱莉感觉自己也被托举了起来,“我已经无法想象它再离我而去是什么样了,我能感觉到遇见它时我的明显转变,一丝希望在我体内聚合、升起。”

朱莉为这只小狗起名叫邦克·希尔,邦克·希尔是朱莉的父母养过的第一条狗的名字,朱莉如此命名是为了纪念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岁月,也为了感激他们陪在她身边。1996年6月26日是邦克走进她生活的那一天,朱莉觉得邦克好像了解她的人生,两人仿佛是失散多年的孪生子重聚—样。有邦克在身边,朱莉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会再次尝试独立生活,去另外—个城市,“虽然我还不知道去哪里,但是我很乐观,这样的乐观好像是—个奇迹。”

因为邦克,很久以来,朱莉第一次感到了活着的意义。从纽约回家后,朱莉都是睡到中午才起来,因为她没有醒来的理由,“睡觉成了仅有的可以抑制悲伤的手段之一。”可是自从邦克来了之后,朱莉早上6点多就会被叫醒,起床变得容易了。

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勇气

和邦克在一起的日子,让朱莉的心情得到很大舒缓,邦克的陪伴对她而言,就和氧气一样是必需品。

邦克不到6个月大时,一天,朱莉接到了梅丽莎的电话,梅丽莎是朱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朋友,邀请她去西雅图发展。梅丽莎租了房子,有两个舍友,希望朱莉加入,在听说朱莉有只狗后,更是热烈欢迎她去西雅图。

经过一番犹豫,朱莉带着邦克来到了西雅图,梅丽莎和舍友的友爱让朱莉确定“西雅图适合我,这些朋友和我合得来”。

幸福似乎刚刚开始,邦克7个月大时,朱莉叉遇到了一个重要打击,邦克病了,医生说邦克这么严重的疾病是他没见过的:“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髋关节发育严重不良。现在只有两种方案,安乐死,可能是最大的仁慈了:如果动手术,将会非常痛苦,费用要4000美元,术后康复大小便不能自理。我不确定你怎么选,我们诊所实施的是无痛苦安乐死,它也确实不能走多长时间了。”

朱莉给医生的答复是手术,但是医生仍耐心劝解她:“花几千美元给它做骨盆三刀切开术,需要好几个康复治疗,在一个板条箱里接受隔离治疗,髋骨6处开刀,要进行两次手术,他要经历数月的痛苦。真的,最人道主义的方案是安乐死。”

朱莉受不了“安乐死”这个建议,她泪流满面地带邦克回家,安乐死这个词—直在她脑海里转,“我开始害怕,这冲沮丧似乎预示着抑郁要回来,它好像已经坐在后座上幸灾乐祸地笑着,手里拿了—把刀,它会先除掉邦克,然后再千掉我。但是当我平复下来审视我的实际感受时,我并没有感到被打败了,我不是感到恐惧或是悲伤,而是愤怒。这次我没有精神崩溃,自从邦克来到我身边,抑郁从没像瑚在这样近过,但是我有种自己能够平息抑郁的感觉,我没有被打垮,而我最要命的伙伴——抑郁症被打垮了。困难的处境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勇气的瓶塞,我身上居然有这股子坚强劲儿,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朱莉预约了西雅图最好的宠物整形外科医生,答案是一样的,两次手术,每次花销都超过2000美元,可是这时朱莉的银行账户里只有不到400美元。

是朱莉的父母和室友给了她最大支持,甚至,室友格雷格还提出可以借给她钱:“我从小就攒钱,我能借给你需要的数目,帮助邦克好起来。”室友们帮助她办了个啤酒派对,朋友、同事们都来了,募捐了差不多400美元,加上父母寄来了1000美元的支票,以及朱莉挣的500美元,凑足了第一次手术的钱。

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朱莉对术后的邦克悉心照顾,这帮助了朱莉,让她觉得自己有用了,自己的烦恼不那么重要了:“这件事让我看到自己的内心是焦灼的受伤的,但我知道邦克不希望我难受,这让我尝试原谅我自己,在这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邦克治愈了朱莉,朱莉更是幸福地找到了愛人,就是她的舍友格雷格,那个想要借钱给她为邦克做手术的人。

2000年,朱莉和格雷格结婚,邦克也穿了一身燕尾服,是新婚夫妇指定的花童,当朱莉向格雷格宣誓爱时,邦克就坐在朱莉左边。

邢大军据《家庭》整理

猜你喜欢

格雷格安乐死朱莉
一颗水晶球
魔法手指
铁母鸡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断:安乐死与协助自杀
母爱回归
病理解剖医生理解的“安乐死
安乐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