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2018-09-26袁正刚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建筑业而言,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不利,其中有三个因素将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即老龄化问题、安全事故问题、生产力水平低下问题。
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职工老龄化的现象,建筑行业尤为明显。即便如美国这样整体劳动力老龄化速度较慢的国家,建筑行业的老龄化速度依然相对较快。另外,放眼全球安全一直是建筑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纵观全球例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也是所有行业最高的,就连美国这么重视人身安全的国家,建筑行业每年的死亡人数同样高达800人以上。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根据对全球GDP占比达到96%的41个主要经济体的调研,数据显示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是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的,而建筑业的这项指标却远低于所有行业平均值。
建筑业在行业形态方面与制造业最为相近,解决老龄化、安全、生产力水平问题就需要借鉴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欧盟正在力推工业4.0在建筑业的落地,以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为支撑,利用BIM技术真正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这其实与广联达所提出的数字建筑在很多方面都有类似之处。
数字化转型,建筑从业者的唯一机会
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推广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无论是英国、德国、意大利相对大一些的国家,还是爱尔兰、葡萄牙这样的小国,无一例外地将建筑业4.0推向了行业战略高度,他们普遍认为将建筑业提升至4.0时代,将是建筑从业者的唯一机会。
同样,作为建筑产业绝对大国的我们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拥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且将其视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此我们所提出的数字建筑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即到2025年工程项目的进度可以加快30%,资金成本下降50%,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30%,零质量缺陷以及零安全事故。当然这不是我们的凭空想象,该目标是基于英国政府在2015年制定的建筑行业十年发展目标。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除了英国还有很多国家都对此明确了长期的发展方向,其中,爱尔兰提出在2021年实现建筑行业项目进度加快20%,资金成本下降20%,出口增长20%的目标。如果我们还在怀疑成本下降10%、项目进度加快10%能否实现,那我们要如何相信这些建筑业发展相对成熟国家还在制定如此高的目标,并且还在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呢?
在面对工人老龄化、安全施工、生产力不足、项目延期等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无法针对每个问题都去寻找多个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最有效的措施解决主要问题,数字建筑就应该是帮助建筑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建筑行业唯有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革,用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当然,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一定不是只在某个建造阶段内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建筑全过程的升级;也不是光靠某种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是整个行业全生产要素的升级;更不是某一方能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建设过程全参与方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建立一个生态—数字建筑平台和生态。要实现数字建筑,就要借助BIM、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VR、AR、区块链等等新的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在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这三个阶段发挥巨大价值。
“新建造”即是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的一盏明灯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推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阻碍来自于多个方面。对此我们为施工企业描绘出了“新建造”业务全景图。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将施工企业的业务分为“项目级”和“企业级”这两个逻辑层。项目层主要流程包括项目的策划、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项目交付这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重点都是要对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跟踪管理。而企业层则是要在整体上对金融、技术、风险等方面进行管理。基于对业务的理解,我们为项目层面提供了“BIM建造”和“智慧工地”的方案,为企业层面提供“数字企业”的方案,从而形成施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BIM建造”,对于BIM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BIM就只是三维建筑模型。而笔者认为在BIM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三个方面,即模型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其中模型中心就是数字化表现的重要载体,数据中心是通过各种手段将及时准确的数据集成,将非模型数据与模型进行挂接,形成整套完整的以模型为载体的数据系统,从而使得通过应用中心的BIM应用产生更大的价值成为了可能。那么应用中心能产生怎样的价值呢?我们总结为“三个一”的精细化管理,即管理精细到每一个构件、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岗位,来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这就是我们的“BIM建造”解决方案。
第二个是“智慧工地”,现阶段施工企业对智慧工地也进行了很多尝试,然而各自对智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智慧工地的重点一定是在工地,并且核心也是由三个中心组成,即物联网技术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智能算法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工地现场的数据采集,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的精细化管理。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的是,智慧工地的核心不是单一的智能硬件设备,而是通过智能设备的合理组合,实现对有效数据的智能处理,为项目各要素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个是“数字企业”,数字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有很大差别,传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大多是通过填报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使得其价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数字企业”可以与“BIM建造”和“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的数据进行关联,实现企业管理者对项目真实信息的实时了解,从而保证了决策者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战略分析以及对实时数据的展示。
面对变革的浪潮,淘汰的往往是观望者
数字建筑平台理念和愿景很美好,重要的是离落地并不遥远。以施工现场的安全帽为例说明,安全帽是施工人员在工地必不可少的装备,通过在安全帽内装上智能芯片再连接到物联网云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就可以实现整个项目施工人员的智能化管理。施工人员的实名管理信息、所处的位置是否有危险等,都能清晰地显示在终端上,可以全程掌控工地的关键数据,对于岗位效率提升和管理精细化将会有明显提升。所以,数字建筑是一个理念,同样也是行动,可以真正地落实到实际情况中。
建筑企业同时也要从战略角度、人员储备、具体政策方面去落地。如果只是静观数字建筑的发展过程,往往就会被变革浪潮所淘汰。如果在新技术变革之际晚一步,或许就意味着与机会永远失之交臂,尤其是领先的建筑企业,在变得漫长的变革道路上先发优势会愈发明显。若想将数字建筑上升至企业的战略层面,决策者一定需要充分正视这场变革一定是“一把手工程”,通过系统设计规避信息孤岛,利用BIM技术去改变生产、商务等部门的思维方式,思考清楚想利用工具去解决何种问题,让系统真正发挥作用的同时,调整业务流程以支撑新的信息化工具。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我们可以利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式,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我相信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施工企业的管理必定会更加容易,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