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2018-09-26张明宝
张明宝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米瘤黑粉病为害呈趋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
1 瘤黑粉病发生特点
玉米收获后,玉米瘤黑粉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形态在病株残体上、污染的种子表面、田间土壤中、地表越冬,或混在粪肥中越冬,成为来年主要初侵染源。适宜条件下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气流、雨水和昆虫远距离传播侵入玉米的幼嫩组织上、伤口或心叶叶旋内,侵染叶片、茎秆、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分生组织,菌丝在寄主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发育,产生一种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局部细胞膨大增生而形成病瘤,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的萎孢子,菌丝成熟后断裂为冬孢子,又散出随风传播,早期形成的肿瘤可以成为后期的侵染源而再次侵染。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黑粉病,盛发期在玉米抽穗期前后一个月内。?冬孢子侵入茎秆一般8~12天后形成病瘤,20~24天病瘤成熟,又产生冬孢子,循环侵染。
2 发生原因
2.1 品种抗病性。对瘤黑粉病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同。自交系和杂交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以自交系间的差异更为显著,杂交种较为抗病,而品种抗性差,给黑粉病提供了极的大流行条件。耐旱玉米品种、马齿型玉米较抗病,即使其他品种大面积流行玉米瘤黑粉病,相邻地块抗性强的品种发病率也是很低;不耐旱的品种、晚熟玉米品种、甜玉米抗病力弱,较感病且发病较重。
2.2 气候影响。玉米瘤黑粉病冬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冬春干燥,即使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就能萌发,也因此南方比北方发病轻。冬孢子萌发的温度条件为5℃~38℃之内,多数天气都能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26℃~30℃,6月以后若发生干旱,很容易造成病害流行。多雨潮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玉米生育期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潮湿,或干湿交替,也易引发玉米瘤黑粉病,此外,少雨干旱的年份此病发生较重,干旱会削弱玉米的抗病力,黑粉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通过微雨、夜露就可以满足需要。遭受冰雹、暴风雨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为病原菌侵入创造了有利时机。
2.3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2.3.1 连年种植。由于玉米近些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多地方加大种植面积,甚至同一块地连年种植玉米或连续几年种植同一个品种,连作田越来越多的同时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菌源数量增多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增多的初侵染源,一旦外界条件适宜,就会扩散传播。
2.3.2 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有机质的沙性土壤中初侵染菌源量大,尤其在较干旱少雨的地区,病害发生常较重;而富含有机质、潮湿的土壤中,病害发生常较轻。
2.3.3 玉米秸秆处理不当。玉米收获后秸秆、秸秆病残体随意丢弃,不及时进行清除处理,造成土壤菌源数量增加。
2.3.4 施肥不合理。施用未腐熟、带菌的农家肥,菌源积累多;种植户实行一次性施肥,不施追肥,粗放管理导致玉米养分不足,因缺水缺肥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下降,后期如遇多雾、微雨天气,玉米瘤黑粉病会严重发生。
2.3.5 种植密度过大、玉米螟危害等造成伤口都有利于发病。
3 防治措施
3.1 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或抗黑粉病的杂交种,是防治玉米黑粉病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应积极选育抗病良种,不断加强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压缩或淘汰一些易感病品种,最大程度地推广抗病品种,提高种植区内的玉米品种对黑粉病的免疫力。当前生产上较抗病的杂交种有农大108、郑单958、吉单342、沈单10号等。
3.2 减少和控制菌源。菌源是发生黑粉病的根本条件,减少菌源是必要的措施。①玉米收获后进行秋翻地,深翻改土,可减少初侵染菌源;②及时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应在春播前将病株铲除、销毁处理完;③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秸秆用作肥料时也要充分腐熟,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④由于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应尽可能避免连作或连作同一品种,采取轮作耕种,以3年为一个周期,品种轮换种植;⑤播种之前机械精选种子,剔除伤种、带病种及粒小势弱的种子,选择残效期长、内吸性强的药剂拌种;⑥玉米生长期间加强监测,发现病瘤及早割除深埋,以减少病菌再侵染,要做到大面积全面割、连续割、彻底割,必须在菌瘿初见时割除菌瘿,防止菌瘿成熟后冬孢子飞散传播。
3.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①适期播种,控制好播种的深浅;②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③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防止幼苗徒长,适当施用含硼和含锌的微量元素肥料,可显著防治玉米黑粉病;④玉米抽雄期易感病,要及时灌溉,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防止植株受旱;⑤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⑥彻底防治玉米螟。
3.4 药剂防治。在种子处理方面用三效灵克菌丹或0.20%硫酸铜等拌种,消灭种子所带病菌;玉米未出土前用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玉米幼苗期喷施波尔多液,抽穗前喷50%福镁双可有效减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