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蒜栽培技术
2018-09-26黄绪甲
黄绪甲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砂壤土为好。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1、品种选择 我国大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各地均有名特产区,形成了许多地方优良品种,如金乡大蒜、嘉祥大蒜、苍山大蒜等,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生产目的等选择品种。
2、整地施肥 精细整地,要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坦。土壤要深耕20cm左右,结合整地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6.0左右。过酸则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生长差。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有机肥,故提倡“控氮、增磷、补钾、加微”施肥方法,将氮肥2/3作基肥施入,适量增施磷钾肥,保证出苗整齐,防止早衰,有机肥要腐熟,埋入土中,特别是饼肥,撒在地表则会招致根蛆。目前大蒜生产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在大蒜生长期间不宜追肥,因此,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最好一次性施足底肥,每667m2施腐熟优质圈肥6000kg,腐熟饼肥80kg。尿素50kg,钙镁磷肥80kg,硫酸钾复合肥25kg,硫酸锌1.5kg。畦式采用小高哇,畦高8-12cm,底宽100cm,面宽70cm,沟宽20-30cm。
3、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
4、田间管理
秋播大蒜一般播后7-10天出苗,出齐苗后浇第2次水,土壤封冻前(小雪前)浇l次防冻水。数天后覆盖麦秸,防寒防旱,过分寒冷时可架设风障,保证蒜苗安全越冬。3月上中旬及时清除盖草并选晴朗温暖天气浇水,随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促进蒜苗及早返青生长。4月初至4月底据墒情5-7d(天)浇1次发棵水。5月初至 5月20日前后,需4-6d(天)浇水l次,结合浇水追一次肥,缩短大蒜退母时出现黄叶的时间,同时防止一次地下害虫。
5、收获期
(1)收蒜薹:白蒜的蒜薹长势弱,当薹伸出叶鞘6~7厘米时即可抽薹。一些长势强的品种因蒜薹较粗,抽时易断,可采用扎轴法。即用一竹签,先端削尖,抽薹时一手握住薹,一手用竹签扎入茎内(在假茎离地面5~7厘米处),切断蒜薹,然后将蒜薹抽出。
(2)收蒜头:白蒜在蒜薹采收后约25天(假茎倒伏时)即可收获。其他假茎不倒伏的品种,可在基部叶片开始变黄、蒜头外层皮变薄时收获。成熟的大蒜如不及时收获,尤其是在遇雨、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外层蒜皮极易变黑腐烂,且易导致散瓣。
蒜头收获后,就地晾晒,经常翻晒。翻晒时应把后排的蒜叶搭在前排的蒜头上,依次排好,只晒叶,不晒头,晾晒2-3天收藏。切忌把蒜头放在太阳光下曝晒,否则蒜瓣易收缩,外层发粘,蒜味降低,贮藏易变质、腐烂。
6、贮藏加工。一贮藏。准备贮藏及留种的蒜头,最好是连叶带茎按蒜头大小分为三级,分别编成50头一辫,然后两辫合在一起编成100头为一挂,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扎成把,将头朝外,茎叶向内,双排堆放在高燥处,下边放两根木棍,让蒜吊空。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以免高温灼伤,如贮藏量大,可在露天搭蒜架,上边用塑料薄膜或芦柴席覆盖,既防雨淋又防日晒。
7、病虫害防治。
蒜苗发黄
大蒜发黄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肥料不足;其次是冬天保温没保好;再就是病害。
由于山东面积不断加大,连续种植,病虫害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对大蒜的病虫害防治首选是综合的措施,要精选良种,防止病害的传播,在播种之前的蒜掰用天达2116来拌种,这样有一定的效果,一亩地用2袋,浸种用2袋就够了。
根蛆
(1)形态特征
根蛆又叫地蛆,常见的是种蝇的幼虫,其次是葱蝇的幼虫。成虫为灰色小蝇,体长6毫米左右。幼虫似粪蛆,乳白色而带淡黄,体长7~9毫米,尾端有肉质突起7对。幼虫一般以春季危害较重,秋季也有发生。
(2)防治
①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施用基肥需均匀埋入土中,使肥料与蒜种适当地隔离开,不能将蒜种紧贴肥料之上。有的地方避免根蛆的危害,追肥时仅施用化肥,少用或不用有机肥料,对减轻蛆害也有一定的效果。
②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0千克;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隔7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2~3次,以减轻或消灭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