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及相关实践
2018-09-25孙文攻
孙文攻
摘要: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应该努力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实施措施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的外出务工人员,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搞好基础教育,提高学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情感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情感的缺失又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些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
二、出现道德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如偷偷拿别人东西,说谎,在网吧上网等。
三、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四、观念偏差
有些打工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这些做法使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应该努力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该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我校就此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
一、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亲戚好友家里,有的则是自己照顾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由于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日渐凸现。为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发展,学校需要给外出的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使家长做到创业、育儿双丰收。另外,我们学校开设了热线电话,方便留守儿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沟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队经常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和表彰表现良好的自强自立的好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时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孤单。
二、朋友互助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等,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我校通过集中学习,宣传教育,案例分析等活动,促使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等改变观念,率先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
三、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思想随波逐流等问题。对此,我校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多次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还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地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抓住他们的父母过节返乡的机会,邀请来学校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让打工者与学生间直接地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还有,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四、及时帮助留守兒童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引导。我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通过谈心、单独辅导、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有时联系家长,让家长及时和孩子进行电话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父母的关心帮助下,健康成长。同时,引导留守儿童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促进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另外我校还要求家长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对他们严慈相济,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