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教学法的“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8-09-25蒋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

蒋欣

摘要:为了解决“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计算机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99-02

一、引言

“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技术、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所有的重点、难点等理论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将相关内容记在脑子里,甚至只是浮于表面地落实在笔记上。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虽有一些互动环节,但学生的参与度并不理想,整体来讲偏于简单枯燥。由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因为理论过多、知识点分散等原因而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无法及时地跟随教师的讲解过程,而产生浓重的失败感,进而放弃课程的继续学习。最终,教学活动就会因为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不高,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而难以有效地展开,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改革与探索。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革新模式。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的拓展、知识的活以致用等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均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变目前传统教学所造成的弊端,就需要采用引入PBL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更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PBL模式教学法

PBL模式教学法最初应用于医科相关课程的教学,由于该方法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近70年来,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不断地将其引入到理科、工科、文科等其他领域的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与探索,现已产生了很多成功的范例,获得专家与广大师生的好评[1-3]。

与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体的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即根据教师的引导主动地去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小组团队的力量,共同讨论、交流、研究与分析,最后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挑战中积极探索而获得的[4]。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在学生遇到无法克服的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提示或引导,以保证学生问题的解答与教学目的的实施。该方法打破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直接将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将这些内容与生活、工作中的具体现象、问题联系在一起,设置一系列的具体生活、工作情境。在这些虚设的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通过对情境的分析与讨论,积极地将各自的观点进行交流与融合,进而最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简言之,教师通过PBL模式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与引导至关重要,问题的启发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现并解决问题;过程的引导则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性及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果。

三、PBL模式教学法在“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我校开设的“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课程为例,简要说明PBL模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PBL模式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式授课模式,为了保证全体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基础强弱等方面的差异,尽量做到每组成员的整体能力水平相当。这样分组,既有利于每个教学专题内容的有效实施,又有利于横向对小组的综合考评,同时还可体现公平公正。考虑到教师的掌控能力与教学效果,每组6—8人为宜。针对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问题,教师可把相关知识点从原来章节中抽取出来组织知识模块,依据教学重点形成专题。如计算机拆卸及组装、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和备份、网络环境的配置、计算机日常使用与维护等一系列专题。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至关重要。这些问题的质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应该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这些问题的难度应当适中,最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以前或者正在学习的知识,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与此同时,这些问题应与实际相关联,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硬盘数据的恢复、优盘中的文件夹打不开、6000块人民币能够配置一台什么硬件配置的电脑等具体问题,经过适当加工与整合,形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境问题。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情境問题:某日王明同学需要上交作业,在自己电脑上插入优盘后发现无法正常识别,情急之下多次插拔优盘仍无法解决问题,最后,王明改在同学的计算机上插入优盘,发现可以正常识别,但是又发现优盘中的文件夹都变成了快捷方式而无法打开。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本文中前面多次提及到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重点、难点形成一个个难度适当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以外,也可将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制作PPT课件、Flash动画、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料课前发给学生,供学生随时随地的观看和自学,以求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小组成员针对教学资料中提及但没有详细讲述而又与情境任务有关的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在这期间,要求学生掌握运用不同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的能力,以求达到所需理论的深度与宽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将情境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充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导致情境任务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再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适时进行启发辅导,引导学生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积极探究解决疑难问题,以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强化。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是衡量PBL模式教学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为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PBL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与质量,单纯运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客观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要设立一种合理、有效、公平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在PBL模式的评价体系中,采用平时考核(70%)、期末考核(30%)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自评(20%),小组成员互相评价(30%),教师评价(50%),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以此评价体系,督促学生主动参与日常教学,而不是混在小组团队中滥竽充数,或是完全依赖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同时,可避免学生发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得过且过,考试前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也可避免学生以一次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现象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医院信息设备组装与系统维护”课程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PBL模式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入分析,实现自我。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还能够使其实际动手的能力获得升华。

参考文献:

[1]薛文玲,李战军.基于PBL的通信专业基础课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0,(7):129-131.

[2]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3]李立,杜洁敏.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5):55-58.

[4]何函燕.合作学习分组模式的研究简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4):50-52.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