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2018-09-25高艳芬张江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高艳芬 张江波

摘要:根据《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课程特点,以及当前VB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在VB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观点。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VB课程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了VB课程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93-02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是全日制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和方法[3]。VB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实际上,在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以理解而且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问题,一直是授课老师们探讨、关注的焦点问题[1]。

一、VB课程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了某些知识,但忽视了如何启发、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VB课程教学目前基本沿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法。应该说,任课老师通常在开课前对课程的授课内容做了精心准备,而学生在学习VB之前也非常期待能学好这门课程[1]。可是,当老师们满怀希望和激情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程序设计的语法理论、VB命令时,常常看到的是学生迷茫的双眼和不知所措的表情,或者是课堂提问时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这严重挫伤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学生回答不上问题,也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现状,笔者对VB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课堂。

二、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每节课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与学生已经得到的经验水平相吻合的原则来设计案例,例如,简易计算器设计、测量身高体重小程序设计、交通灯实现小程序设计、制作课程表小程序设计等,采用“案例展示,提出知識点——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归纳总结,应用迁移”的模式组织教学,将设计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就以VB中“用户界面设计”知识点的讲解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1.案例展示,提出知识点。教师要从理论出发,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精选案例[1]。为了讲授“用户界面设计”相关知识点,笔者设计了“档案管理”案例。一是因为如果仅仅介绍界面设计中控件的属性、常用事件,会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掌握。通过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兴趣的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知识点。二是因为该案例贴近于学生生活,具有实用性。“档案管理”界面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中,通过图1中各个模块功能的演示操作,告诉学生本案例界面应用了VB常用控件中的标签、文本框、框架、单选按钮、复选按钮、组合框、列表框、滚动条和定时器等控件的常用事件和属性来实现的。

2.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由于VB课程可视化的特点以及对一些基本控件像Label,Text已经做了介绍的基础上,在该案例中,重点讲解框架、单选按钮、复选按钮、组合框、列表框、滚动条和定时器等控件的常用事件和常用属性。在此,以框架、单选框和复选框控件为例,介绍采用案例法的授课过程。首先,演示框架控件。在“档案管理”案例的实现过程中,使用了两个框架,一个是用来描述“性别”,另一个用来体现“兴趣爱好”。“性别”框架中的控件是单选按钮;“兴趣爱好”框架中的控件是复选按钮。结合现场操作演示,告诉学生,框架的作用是分组的容器,分组的方法是两步:第一步,先建框架;第二步,单击拖放框架里的控件,提示学生不能双击。如图2所示。

接下来,讲解单选按钮、复选框的作用、属性和常用事件以及两者的区别。单选按钮:选项按钮被用来显示选项,通常以选项按钮组的形式出现,用户可从中选择一个选项。常用事件:Click。主要属性:Value属性:False:缺省值,没有选中。True:选中。复选框:让用户进行“真/假”、“是/否”的选项设置,表示这些选项是否被选中。常用事件:Click。主要属性:Caption属性:设置控件上显示的文字。Value属性:0(vbUnchecked):缺省值,没选中。1(vbchecked):选中。最后,演练环节。抽学生上讲台实际操作演练,激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知识。

3.归纳总结,应用迁移。通过演练,总结知识点如下:选项按钮被用来显示选项,通常以选项按钮组的形式出现,用户可从中选择一个选项。OptionButton控件与CheckBox控件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来指示用户所作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对CheckBox控件,可选中任意数目的复选框,而对于一组OptionButton控件,一次只能选定其中的一个。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将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控件知识点进行应用迁移。例如,对于复选框,其拓展案例如下图3所示。

结合复选框属性和常用事件,列举Check1为例,编写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heck1_Click()

If Check1.Value = 1 Then

Text1.FontName = "楷体"

Else

Text1.FontName = "宋体"

End If

End Sub

End Sub

通过归纳总结,应用迁移环节,让学生充分及时地接纳新知识点,并通过动手实践及时巩固下来,并通过代码的对比得出最佳实现方法。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解中,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VB案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法[1]。

参考文献:

[1]袁芬.案例教学法在VB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7).

[2]冼远清.《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案[J].教改研究,2014,(104):10-11.

[3]肖婧,石丽娟.浅谈VB课程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7,9(9):78-79.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