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本源模式下我国本科Seminar教学探讨

2018-09-25隋玉武李小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

隋玉武 李小兰

摘要::基于Seminar教学优势和作用,针对我国高校Seminar教學出现的问题和误区,通过分析德国Seminar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探索符合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Seminar形式。提出我国本科教学要选择少数专业性强的课程进行Seminar操作,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避免教师走过场、学生网上抄的现象出现,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Seminar教学;传统教学;搜索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03-02

一、前言

Seminar(习明纳) 产生于18世纪德国的大学,是为摆脱宗教束缚,采取研究和教学自由原则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的实践中,将学术自由的思想贯穿在Seminar之中,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课程教学组织范式。19世纪中期,柏林大学设置的Seminar多达几十种形式,其中主要形式是讨论、习作和探究。讨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学,而且还为了科学研究,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1]。

Seminar教学模式主要分五个过程,即:选题布置、自主研究、交流讨论、点评总结、提交报告。它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学到本研究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方法,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它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 。

Seminar是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一个综合性过程,这个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受训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正常的个体只能记忆单纯阅读内容的10%,记忆听过内容的20%,有冲击性的视觉效果可以记忆30%,边听边看的内容能记忆50%,但对自己所说的内容可以记忆70%,全身心投入完成的工作能记忆90%[3]。德国Seminar的核心就是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与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德国seminar的最大特点即以学生为主体,表1为二者的区别。

二、当前德国大学Seminar教学特点

1.Seminar教学主要针对研究生开展。德国多数大学的研究生专业课由授课和Seminar两部分组成,且以Seminar为主;而本科教学中设置Seminar的课程并不多,比如魏玛大学建筑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接近30门课中,只有一门专业课有Seminar。

2.Seminar课程课时较长。Seminar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这就需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因此课时较长。德国本科课程多数是6个学分,硕士研究生是12个学分,每个学分的工作量是30个小时(包括教师上课时间和学生自学时间),较长的学时是顺利开展Seminar的前提。

3.德国大学基础课基本没有开设Seminar,只有个别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才开设Seminar。

4.需要自由、平等的学习气氛和交互式的学习习惯。Seminar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主动、自由、互动和交流的学习行为。德国从幼儿教育开始,就以自由提问、分组讨论等模式为主,德国高等教育中的Seminar是德国基础教育方式的延伸。

三、我国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的障碍和误区

为克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也在积极进行Seminar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尝试,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阻碍。

1.“传授式”教育根深蒂固。笔者对300名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喜欢传统的“填鸭式”上课方式,48%的学生喜欢传统的闭卷考试。可见,传统教学方式有碍Seminar教学模式的推广。

2.单门专业课授课时间短。我国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多数只有2—3个学分,每个学分16个学时,时间上难以满足Seminar教学基本要求。

3.Seminar教学没有成熟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没有制度上的肯定,大学强调“博学”而不追求课程的深度,这些都阻碍Seminar教学的开展。

4.高校学生数量较多。Seminar教学以分组讨论为主,人数不宜太多;而多数高校开课要求学生不少于30人,上百人的大班比比皆是,为Seminar实施带来挑战。

5.对Seminar学习成果难以肯定。在德国,Seminar在学生成绩中占较大比重,魏玛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中,多数Seminar占12个学分中的6个甚至9个。而在我国高校,学生成绩多以期末考试为主,如果无法在成绩上肯定Seminar学习,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高等教育对Seminar教学方式的研讨和尝试存在一些误区。Seminar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价值性,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进行Seminar授课;Seminar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科研和教学管理素质,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胜任此种教学模式。

四、我国本科教育开展Seminar教学的探讨

我国高校要开展Seminar教学,应学习德国Seminar教学本源,但不能简单照搬,要结合自身情况开展。

1.本科教育不宜大规模开展Seminar教学,但要学习其教学理念的精髓。对于有条件的本科教育,可以在1—2门专业性强的课程开展Seminar教学尝试,其他课程应该学习Seminar模式的精髓,即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讨论性,“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5]。

2.要为Seminar教学提供全面支持,制定相匹配的管理制度,避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全面进行Seminar尝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是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和规划下进行的,多数课程的设计和监督、检查手段沿用传统模式,这不利于Seminar的开展。对Seminar模式的学习和培养不单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高校教务部门更要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

3.实行Seminar教学的课程要具备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实行Seminar教学的课程专业性较强,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配套,满足开展Seminar教学的宽度和深度。高年级学生专业基础较好,能对Seminar教学较好地接受和领悟,Seminar教学适合在大学高年级进行。

4.避免把Seminar教学开展成“搜索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搜索引擎被学生利用为抄袭作业甚至考试作弊的手段。利用搜索复制,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Seminar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这种网络抄袭的情况,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完成,那就起不到Seminar教学的真正效果。

五、结语

Seminar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和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方式。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根深蒂固,Seminar在我国展开存在较大阻力,也存在一些误区。在学习德国大学Seminar教学核心内涵和当前教学特点基础上,结合我国本科教育自身特点,选取少量专业性很强的本科课程,选用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科研素质较高的教师开展Seminar教学尝试,并在管理上给予相应的配套,从而保障Seminar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中奎.本科教学中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的研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8):85-86.

[2]赵明,白丽明,张文治.“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56-57.

[3]Kathief Nunley.Why layered Curriculum[EB/OL].2009-04-12.

Http://www.help4teacherscom/why.htm

[4]李其龙.习明纳课模式——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20-25.

[5]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
浅析微课与传统教学在民办高校应用中的优劣性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