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作用
2018-09-25吕海滨
摘要: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精英阶层的后备军,是社会的未来。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提出了儒家文化在大学生诚信塑造和端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优势,倡导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整个国民诚信体系的重构,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65-02
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而大学文化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积淀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1]。优秀的文化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大批不仅具有专业技术,而且拥有高尚情操、高度诚信的社会建设者,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能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动力。加强引导孔子文化的自觉传承,有利于国民心灵秩序的重建,是适合中国国情重构伦理的重要手段[2]。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人的社会诚信问题[2],面对当前来自网络报道的种种诚信问题现状,针对大学生群体凸显的诚信问题现状如何?大学阶段是个人诚信教育的关键期,使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既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3]。儒家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大学理念
大学的理念可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2-4]:一是追求一种超国界的精神世界,以教化人的心灵为目的;二是在于“传授”学问而不在于“发展”知识,即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而这种学问传授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主要培养人的价值观;三是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即培养人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还应“发展”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四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
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精英阶层的后备军,是我们社会的未来。这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独特的使命,身处象牙塔,即将踏入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的诚信缺失现象比较突出:(1)大学生在学业考试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通过前期网络问卷调查,在问到“你是否存在论文抄袭的现象?”时,60%的大学生都曾出现过学业方面的不诚信。30%的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是否有过违纪行为”,40%的大学生对考试舞弊现象报以“不关我事”的冷漠态度,只有2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坚决制止违纪行为。类似的考试不文明统计多有报道[6]。(2)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有着许多不诚信的行为。许多大学生对简历进行造假,例如学校的荣誉称号、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等。另外择业方面不诚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在与公司或单位签约之后,不履行合同,单方面违约。(3)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的诚信问题。调查显示,30%的大学生在缴纳学费方面,都曾经出现过经济方面的不诚信。学生的年级越高,拖欠学费的现象就越严重。高达70%的大学生在回答“借钱是否会按时归还”的问题时,坦言自己会按时还钱,但是借给别人的钱,常常有去无回。据西南某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底,这个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自付本息到期4359万元,未按时归还金额1068万元,违约率达24%。其中,高校助学贷款当期本息未按时归还,违约率在40%以上的高校有24所[3]。(4)大学生在评奖评优方面的诚信问题。以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为例,不少大学生为参评该奖项,主动申请加入“伪贫困大学生”队伍[7]。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会导致个体诚信危机与群体道德认同下滑的危机同现局面。
三、诚信问题的原因
(一)外界环境
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着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文明现象,加重了社会成员的猜忌心理,也削弱了个体的诚信道德观念和意志,进而会导致诚信缺失现象在不断出现,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应该加强在校生的诚信教育,努力塑造本校的品牌文化。
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得不到家长的足够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表率。但是,个别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应有的诚信教育。由于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在校园内考试作弊、评奖评优拉关系[7]和拖欠国家贷款等诚信问题。
(二)内在环境
由于人性自身的缺陷性,使得个体当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候,内心会出现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等不文明心理。特别是年纪尚青的大学生,个别学生并未对自身的诚信问题给予重视。厚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它会影响到一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显然,部分大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层次。一些大学生往往损人利己,不顾道德规范,成为钱理群先生所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3]。
四、儒家文化的优势
孔子文化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并孕育出来的智慧,加强引导孔子文化的自觉传承,有利于国民心灵秩序的重建,是适合中国国情重构伦理的重要手段[2]。
首先,加强人格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思想脱贫。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永远在路上。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大学学习意义。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大学生个体学习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每个个体都需要培养终身学习,永不满足的境界;“当仁,不让于师。”强调知识学问面前,师生平等,学生不要因为年龄小而谦让老师。
五、结论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社会文明的主要践行者。儒家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劲力量。通过各方努力、身体力行,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政治信仰坚定、专业技术过硬、诚实守信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5-10.
[2]吕海滨,刘勇.孔子文化在重建社會诚信体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01-202.
[3]刘艳华.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41-43.
[4]赵明.大学的逻辑[J].中国大学教学,2006,(3):31-33.
[5]鲍尔生·弗.德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纽曼.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徐江虹,邓海林.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探讨——以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为例[J].江苏高教,2017,(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