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在西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实践

2018-09-25张明伟杨丽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民族政治思想

张明伟 杨丽娇

摘要:当前高校文化自信呈现出不自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根基不稳、缺少文化“主心骨”指引、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文化不自信,不利于高校坚定文化自信。为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坚定高校文化自信:利用新媒体优势,结热点、多方式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重视培育校园文化自信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引入商业思维,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技能。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56-02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换句话说,文化自信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发自内心的、理性的相信与肯定。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做到不自负自卑,理性吸取不同文化的精华,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保持不被同化。

三、文化自信现状

(一)我国社会目前大体呈现出文化自信不足现象

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负、自卑。文化自负是对待本民族文化时缺乏理性,自我满足,认为本民族文化是最好的文化。文化自卑则是认为本民族文化比不上其他民族文化,产生自卑。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

(二)高校文化缺乏自信根基,盲目崇洋

随着全球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大学生在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涌入、冲击时不能够理性判断,也呈现出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文化自信根基不稳、不定。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减少,无法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偏概全,对传统文化抱有错误的认识,缺少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来源和基础。其次,对于校内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态度淡漠,缺乏对于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文化等新时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不能很好跟进新民族优秀文化。

2.缺少文化“主心骨”指引,盲目鼓吹其他民族文化优越。高校大学生受限于个人素质、知识水平等因素,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与把握,缺少主流文化指引,自然容易偏向。对其他不同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判断片面有失理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其本质,只看好不究坏,盲目接受、推崇其他民族文化。

3.缺乏思辨能力,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文化不自信。大学生对于复杂事物的认知力欠缺,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且群体间消息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西方凭借糖衣炮弹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一旦其中的一个或者少数同学鼓吹西方文化优越,极易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以点带面,形成大规模的文化不自信氛圍。

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提升文化自信的措施以及成效

1.线下以点带面,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先锋团党员先锋班。学校通过开展青马班,对优秀团员、党员进行定期的思想学习与教育,深入浅出的学习新时期新的优秀文化,增加了先锋班学生对于近现代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提高学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通过学校的学员以点带面,向周围的同学辐射、传播,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打破以往的“填鸭式”灌输,使得不少学生加深了对新时期新的优秀文化和发展方向的了解,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好评。

2.多样化易班轻应用,充分发挥易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易班作为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在校师生量身定制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学校在易班APP上推出不同类型教育教学轻应用,例如“两学一作”、“魅力之星魅力团队评选”、“汉字听写大会”弘扬传统文化、“红色记忆”忆长征精神等。

3.微信公众号、微博定期推送本民族新文化,发挥新时期主流思想引领作用。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推送近期民族文化和精神,掀起在校大学生对于新的优秀文化、精神的学习热情。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推送、十九大精神知识推送。并结合时下运用广泛的支付宝红包活动进行宣传。

4.通过校内广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校内每天通过广播的方式播报优秀传统文化、时事政治、契合主流文化的思想,辐射全校师生。通过张贴海报和电子显示屏等将本民族优秀文化精髓、校园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展示出来。学生每天面对中华文化精髓,潜移默化的增加对本民族文化了解、认同与肯定,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1.利用新媒体优势,结热点、多方式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高校应利用大学生接受能力快,喜欢新鲜事物以及使用网络频率高的特点,通过建立具有网络教育功能为主的平台,比如校内论坛、微博、博客等,指导学生们关注网站并定期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利用当前热度和使用率高的社交平台,例如,腾讯QQ、微信,建立思想文化交流为主的交流群,保持大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热情。

2.重视培育校园文化自信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场所,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培育校园文化自信,不仅要从硬件入手,更关键的是要加强校园软文化。通过建筑物、海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宣传。

3.引入商业思维,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平台。高校在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应用等时,应该“望、闻、问、切”,了解高校学生现阶段的特点,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要敏锐捕捉学生的需求。引入商业思维,从学生需求和关注度高的问题出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与内容,结合文化建设开发更多轻应用,让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打破被动局面。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播文化、思想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接触最多的角色.

六、结语

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提供中占据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刘丽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J].教育评论,2017-09-28(94).

[2]党的十九大报告(31)[Z].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Z].2016-08-08.

猜你喜欢

民族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们的民族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