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浅析
2018-09-25何维
何维
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然而,我们现实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自由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张显其生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我就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唤醒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我喜欢过年》一课时,预先安排学生搜集有关过年的不同风俗文化,在导入环节播放过新年的片段,使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回忆吃年夜饭、挂红灯笼、贴对联、互送新年祝福等情景。在此基础上,我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从饮食文化、装饰文化、祝福文化、其它文化等方面进行汇报交流。通过回忆交流,孩子们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年文化,沉浸在春节的快乐与感动中,感受了生活化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养成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的最直接体现,将学生融入到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自觉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平安走天下》一课时,播放视频:各种车辆的喧闹声,接着是紧急刹车的声音,然后是人们的尖叫声,屏幕由黑色逐渐变成鲜红色。我设置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我听到了汽车的嗽叭声,还听到了刹车的声音;有的说,听见了一个人的尖叫声,看见血流出来了;还有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一场车祸,人被压死在汽车下面……然后要求学生讲述搜集的交通事故的例子,和同学一起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想想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将防止事故发生的建议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通过这种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等方法直观地展示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将他们带入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才能平安走天下。
三、创设问题情景,触动学生心灵
为了解决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心灵未受到触动的问题,可通过创设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情景,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顺利开展。教学《在这危机时刻》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洪灾场景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首先创设洪灾情景,并由一名学生扮演小主人丁丁,三名学生扮演洪水。然后让学生讨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本内容场景的还原再现,還应从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整个课堂表演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情景细节问题的捕捉,倡导学生亲身体会并学会换位思考,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四、参与生活实践,内化知识要求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源自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从课堂教学延仲到课外实践,组织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日标,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时候,不仅巩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丰富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习《大家生活在一起》之后,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我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取胜的关键---团结协作,有些学生没有拔河的经脸,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拔河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对同学,对老师的积极感情。再如,组织小学生开展一次感恩活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回家后帮父母做家务、帮爷爷奶奶倒水、帮邻居倒垃圾、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老师和同学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学生体会到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并且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这些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拓展。
五、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实践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检验、丰富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如学完《快乐其实很简单》一课后,教师发下快乐手册,提示并激励学生:当你烦恼的时候,记得打开“快乐卡片”看看快乐赠言,回想这节课的内容;当你快乐的时候,也别忘打开快乐卡片,把你的快乐写下来。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要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生活赋予品德与社会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能成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教学给品德与社会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使品德与社会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