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2018-09-25林恒富

赢未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尝试新课程

林恒富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几方面尝试、总结。

关健词:语文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一、情境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3.設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二、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 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预习尝试

预习。这在传统教学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但在新课程教学中,往往把精力花在课堂45分钟的花样设计上,而把这一环节忽略了或者是重视不够。对学生的预习尝试来讲,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让学生完成自主是不可能的,必须以任务管理促进自主学习,并施以方法指导。课前学生按照“读、划、查、注、思、写”这样的流程进行预习尝试。读,是读课文,默读朗读,精读略读。划,就是使用多种不同的符号,将生字新词,精粹句段,中心所在,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查,就是对所划生字词和疑难问题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已有的相关信息资料,加以解决。注,就是把查到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解感悟以标注,批注,评注的形式,注到课文中去。思,就是思考课文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及表达方法以及课后练习题。这一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手头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要提醒学生“用书而不唯书”,参考资料只是理解问题的一个视角,只能作为自我尝试理解的一个比照。写,就是将自己尝试所得,感受最深的地方以及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写下来,准备带人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探究。预习尝试的过程体现了最大的自主,久而久之会形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和能力。

四、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如在设计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的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没有过多地进行讲解,而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读来促进理解。在教学时,在介绍完作者生平与作品写作背景后,我让全班学生听录音,使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再指名让学生朗读,最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这样,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生的朗读上,让学生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在读中把握诗歌清新、悠闲、自在的感情基调以及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并在读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材与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倪文锦等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彭怡、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尝试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