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对末成年人品德形成的影响

2018-09-25邱全新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格家庭家长

邱全新

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孩子从一出生,最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家教的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当,则事与愿违。因此,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孩子,让自己成为孩子仿效的楷模。现在就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如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呼唤造就具有创新意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自学能力强的人才。因此,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智力教育,这是无可指责的,的确,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的知识多,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家长只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只要孩子得考高分,就百般呵护。“一好遮百丑”,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孩子有什么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就常听见家长报怨:我的孩子没礼貌,一点也不会体贴、关心自己和家人,当自己生病了不会问寒问暖;平时任性,脾气暴躁,甚至顶撞长辈,极为自私、冷酷。往往这些都是平时家长不注重德育教育所造成的。要知道,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道德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再培养出智力水平高,但道德水平低的孩子;也不能培养出学习成绩好,但个性发展畸形的孩子,我们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学校经常打人,特别是在科任老师批评他之后,不久必有其他同学受到他的欺负,或被他捉弄,或被他打骂。正当我不思其解时,一次偶然与他谈话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教育情况:每次科任老师打电话给他家长述说他在学校的表现之后,他回到家总少不了挨骂挨毒揍的经历,而他呢?回到学校之后必然找個别同学出气,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特别是当他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他总把把别人往死里打。

据了解,不少的学生都有挨家长打骂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在农村尤为突出。特别是父亲,常以家长自居,动辄批评孩子,不让孩子干这干那,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被管的对象,把德育教育看作是管制孩子,不让孩子出事。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拳脚相加。他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忽视了打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如胆小、自卑、易怒、自暴自弃,甚至会出现模仿家长的行为,或是破罐破摔,或是为了不挨打而说谎。

3.价值观念偏差,诱导孩子追求实惠

在一次关于“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的调查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找个好工作”,极少数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而“想当高级知识分子、机关工作人员”的人超过一半。这虽然没所谓的对与错,但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不断向孩子灌输社会竞争的残酷和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教孩子不要吃亏;只有考出好分数才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只有拥有了好工作才有幸福生活;农民、工人都是低人一等的;做任何事要想想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别人的事情不要多管等等。那种不怕吃亏、勇于吃亏的精神教育被抛弃了。

二、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1.转变家庭德育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子女从小到大都会受到父母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家长也会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向子女进行灌输,教育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和评价事物,希望子女能成为自己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家长的思想观念和品行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要想改善家庭德育的质量,父母就要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家教经验,树立要成才先成人的观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平常与什么样的人来往等;理解孩子,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要尊重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但也不能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或是动着打骂孩子。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子女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家长,因此,家长首先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很难想象一个老是对人说谎的父亲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会取得好效果。当你叫孩子爱护环境卫生时,你先要讲究卫生;你让孩子做家务时,你自己也要参与家务劳动。所谓家长的以身作则,不是能不能作则,愿不愿作则的问题,而是家长必然成为模仿的对象。家长如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就势必会在平常的活动中展示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耳濡目染,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影响胜过任何一种说教。因此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人格榜样,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引导孩子,从正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人格成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理解沟通,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其实不仅要有方法,更要做到爱与严相结合。对待孩子的错误,有时候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和蔼可亲,使孩子体会到父母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是正确的,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关心、爱护、对他的成长负责任,从而乐于接受。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父母和孩子必须沟通。有的家长说,我们沟通的时候也不少呀,每天回家就教育他,吃饭时也教育他。但我们所说的沟通不是父母讲孩子听,而是是双向沟通。高明的家长是引导孩子说,让孩子说,而不是只顾自己说。在沟通过程中少用陈述句,多用疑问句。用提问的方法引起孩子思考,让孩子回答。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总之,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家长不仅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和长辈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身为父母的首先具有较高的目标和精神追求,养成好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家庭关系也要和谐礼让,互敬互爱,欢乐融洽。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高厚主编:《现代家庭教育》海燕出版社2004年10月

[2]王贤瑞主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猜你喜欢

人格家庭家长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