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育初心回归育人本源
2018-09-25高其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踏上了快车道。然而我们却行色匆匆,走得太急、太快,也太远,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处,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回归本源,努力办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回家”。
关健词:迷路 教育本源 核心素养 回归
鲁迅先生说过:“一切的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未来,而对于‘现在这一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不容置疑,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却行色匆匆,走得太急、太快,也太远,然而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处,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教育不能漫无目标,也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必须回归本源,努力办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回家”。
一、何为教育本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论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的工具,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人。而人性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天使”,天真无邪、至善至美;一面是“魔鬼”,穷凶极恶、顽固不冥。李希贵说,教育的目的,就是释放“天使”,锁住“魔鬼”。当教育符合人性、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时候,“天使”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反之,违反人性的时候,“魔鬼”就会现身!
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海在他的文章《教育的目的》中说到:学生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意思是说: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素养)。
在国家层面上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阐述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世纪60年代)要求,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001年提出,除了关注学生双基的达成,尤为关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更加深远、更加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再到“核心素养”( 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提出),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地从“物”走向“人”,实现教育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由此而见,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研制(设计)的DNA,是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正在全面展开。
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個“阿基米德点”,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发展,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养料。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在评价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分数这一现状时,李希贵校长引用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所以说教学改革必须要回到原点、回归初心,这个原点、这个初心就是人的素养,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教学的本体价值,总之,只有从素养这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深度推进。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二、如何回归教育本源
(一)享受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教师的职业属性明确了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有专家说过,社会上有三种人不能变坏。教师、医生和法官。这三个是最为神圣的职业,是需要崇高信仰的。教师教书育人,教给孩子识别善与恶、是与非、智与蠢、美与丑的能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治疗人的躯体的病痛,驱走痛苦,带来健康。法官则是社会的手术刀,为生病的社会把脉用药,社会上邪恶的、正义的都交给他来裁决。教师、法官和医生,分别守护的是一个社会道德底线、正义底线和生命底线。所以说教师这一职业属性本身就赋予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1.树立质量意识。每一位教师,当你走上三尺讲坛,当你立志把教师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你的潜意识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屡创佳绩。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颜面,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树起教师优良形象的最好方法。
2.明确发展目标。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无论年龄、无论经历,也无论工作时间的长短,都不能成为自己固步自封的理由,只要我们还在岗位上,就应该不断为自己的前景设定目标,一年、三年、五年,都要给自己定出预期的目标,并逐步实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永不落伍。
3.端正工作态度。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那是极难有所成就的。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一边备课一边骂着领导,一边改作业一边埋学生,又哪有幸福感可言呢?面对困难我们要的是更加努力去克服,更要一种教书育人的教育情怀。
(三)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只会让斗志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六道河中学的贾利民校长在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十年来最深的感悟是课改让师生享受在教育幸福之中!在课改实践中,教师的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工作激情被唤醒,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说学生笨、训学生不对、骂学生不行的语言已很难听见,过去很少笑的教师现在也常挂着开心的笑容。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现在在课堂上,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师生感情越来越深,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舒心、越来越快乐,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改带来了浓浓师生情,这种情怀改变了学生,也改变着教师的工作状态。所以说,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热情永恒。
回归教育本源,我们要的是更好地培养一种教育情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你真正明白了:“我是谁,为何而来,要往哪去”,你就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汤勇《致教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7
作者简介:
高其明(1969-)男,汉,广东广宁,教育管理本科,数学中学一级老师,主攻教师专业二次成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