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旬医生守护麻风村60年

2018-09-25王琳

百姓生活 2018年9期
关键词:长顺县麻风病人刘明

王琳

上个世纪50年代,麻风病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各级政府在偏远的大山里,建起多个麻风村和麻风病院,对麻风病人集中隔离治疗。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长顺县上坝麻风病院筹建于1957年,位于广顺镇新云村一个叫龙岭的地方。刘明先是麻风病院唯一的医生,从踩点建设到医治患者到后来接纳救助返回的麻风病人,在荒凉的大山里无私奉献60年,演绎着一个仁义医者和一群苦难病人的感人故事。

30岁时临危受命,成为麻风病院唯一的医生

1927年,刘明先出生在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理发手艺。在动荡的旧时代,因地位低下,父子俩受尽欺凌。有一次,在凤冈县绥阳镇谋生时,14岁的刘明先和国民党保警队队长的儿子因为小事发生了冲突,差点性命不保,幸得一位叫王冠群的当地干部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后来,刘明先得知救命恩人是位中共地下党员,便暗暗立下誓言:以后要像恩人共产党员那样去帮助别人。“没有共产党,世上就没我这个人了。”刘明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1944年,当日本军队打到贵州独山县的消息传来时,刘明先刚满17岁,血气方刚的他带着十余名同乡青年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去前线打仗。然而,刘明先一行来到遵义后,没能如愿参军。刘明先迷茫了,觉得自己报国无门。家乡的一位老中医告诉他,不管什么年代学医都能帮助别人,也是一种为国效力的方式。老中医的话点醒了刘明先,他开始跟着老中医学习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刘明先被安排去贵州安顺学习西医,毕业后到长顺县威远镇卫生所当了医生。

1957年,长顺县决定筹建上坝麻风病院,需要一批既掌握中医又懂西医、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30岁的刘明先正好符合条件,接到通知,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1957年腊月,刘明先跟随长顺县民政局一名干部到龙岭考察选址,准备在此修建麻风病院。大山深处的龙岭,森林茂密,茅草丛生,野兽出没,与世隔绝,四周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正好是阻隔麻风病菌的天然屏障。

当晚,两人住在山坳里一个茅草搭的牛棚里,他们在一堆风干的牛粪上铺上茅草、盖上油布后蜷缩就寝。山风呼呼作响,耳边不时传来野兽的叫声,刘明先担惊受怕,一夜难眠。

选址过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砍树割草、打土墙修病房。为了躲避野兽,刘明先与建筑工匠们一起住在山洞里,他悉心规划医院各个区域的位置。“这里是仓库,这里是药房,这里是手术室……我还划分出男病房和女病房,就是想让病人们舒心。即便是患了麻风病,他们也是有尊严的。”在麻风村遗址,刘明先回忆往事。

当医院初具规模时,工匠们陆续离开了,剩下刘明先独守山中。从此,这里就是官方所称的上坝医院,老百姓称之为“麻风村”。

不久,刘明先迎来了第一批病人。麻风病严重的患者,面目溃烂可怖,手足颓落畸形,看起来十分吓人。连战死沙场都不怕,更何惧看似面目可怖的麻风病?刘明先的一腔热情没有被残酷的外在环境浇熄,而是越燃越旺。

医术高超的仁心医生,带给麻风病患者生的希望

麻风病院建成启用后,麻风病人被陆陆续续送来,平时有100多个病人,最多时病人高达300余人,土房建到200多间仍然不够用,然而,主治医生却从始至终只有刘明先一人。这么多病人,刘明先一个人是如何应对的?他又是如何将麻风病院管理得井井有条的?

“我将病人划分为L型病重患者与T型轻度患者。”刘明先在T型患者中挑选几十个识字且病情轻微的作为保健员,教给他们基本的护理常识,让他们分区域管理病号,负责发药、包扎等简单工作。分工明确后,刘明先的工作负担减轻了一些。

刘明先摸索出一套管用的治疗方案。他发现,中医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而西医可以杀死病毒。于是,他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麻风病,并取得奇效,以至于吸引了周边县(市)的病人慕名前来寻医。这套治疗方案,得到了省防疫站专家的高度肯定。在刘明先一本本泛黄的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当年病人的病情、治疗的进展、不同类型麻风病人如何治疗……

“谈麻色变”的年代里,麻风病带给患者的是一场“灭顶之灾”,即使治好了,也会一辈子遭人嫌弃。为了宽慰病人,刘明先会在每周一和周五开大会,劝说大家安心治病,并说些外面的新鲜事,激發病人的求生欲。

刘明先对所有的病人都很关爱。在现年69岁的麻风病康复者唐小林眼里,刘明先就像慈父一样。唐小林父亲早逝,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他11岁住院,是医院最小的病人。刘明先对幼小的唐小林照顾有加。“当年如果不是刘医生贴心照顾,我和我妈都活不了。”唐小林感激地说。

“说来好笑,在麻风村,病人怕病人,只有刘明先医生不怕病人。”麻风病康复者金国珍说,自打她20岁来到麻风村后,她就不敢喝别人递过来的水了。“在我心中,刘医生是最专业、最用心、最细心的医生。”在金国珍的印象中,一向温和的刘医生,只有在患者不按时吃药就医时才会格外“凶”。

在刘明先看来,身为医生不能造假是底线。曾有一位麻风病人,不想因病情暴露而丢了工作,便求刘明先给他打个证明,谎称他的病已经好了。那时刘明先正准备买台缝纫机给妻子,但无奈一直没买到。这位病人不知从哪得知了消息,找到刘明先说,想以一台缝纫机换一纸病愈证明。耿直的刘明先气坏了。“我要是为了一台缝纫机给他打了病愈证明,我就是在害人,就是国家的罪人!”至今说起此事,刘明先仍然语气激动,“我是医生,不能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除了抓治病,身兼麻风村“村长”的刘明先,还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病人积极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实现自给自足。“山下闹饥荒的时候,我们的稻谷晒得满地都是,逢年过节还杀大肥猪。”麻风病康复者罗仁兴回忆。

为了少数病愈后重返的病人,年过九旬的他仍坚守在被解散的“麻风村”

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解散了麻风病院,把未痊愈的病人纳入医院专业救治,而部分痊愈的病人返乡后,因不被他人接纳,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病人选择了重返麻风村。刘明先于1991年退休,他本可随子女到县城安享晚年,得知此事后,他下定决心留在麻风村继续照顾这些曾经的病人。“只要村里还住着一个麻风病村民,我就不会离开!”

“我回乡后,没房没地也没亲人,只得再回麻风村,刘医生不但把家里的一间房让给我住,还把自家的地给我种。”提起救命恩人刘明先,罗仁兴的话语里满是感激。陈光明和金国珍是夫妻,他们因为患麻风病留下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刘明先长年接济他们。

2000年后,龙岭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点,政府将生活在深山里的几十户群众搬进来。这几十户人家也受到刘明先的照顾。“刘医生样样病都会看!”村民说,外伤急病、感冒发烧、产妇接生,似乎没有刘明先不会的,他成了村民的“保护神”。

国家实行医疗改革后,村民生病都选择去医院医治,刘明先慢慢清闲下来。慢下来的日子里,刘明先却闲不住,琢磨起了产绿壳鸡蛋的乌骨鸡养殖技术。乌骨鸡的食疗价值很高,不过,刘明先费尽心力养的“宝贝鸡”,却常常被他慷慨地送给有需求的乡亲养殖。

“我现在做不了什么大事,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帮乡亲们。”刘明先笑呵呵地说。

猜你喜欢

长顺县麻风病人刘明
春耕
问 好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Dynamic analysis of wave slamming on plate with elastic support *
长顺县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已成一种习惯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贵州省长顺县板丛水库灌区跨沟建筑物方案比选
贵州省长顺县白腊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