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2018-09-25
美国:微证书——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新尝试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关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层出不穷,但针对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为了有效改善这个局面,美国一些州推出了微证书(Microcredential)项目,它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用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教师需要通过努力学习获得证书以证明自己掌握了某个单项技能(包括从课堂管理到分析学生成长数据等),而且这个微证书的获取是同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联的,如教师们需要通过学生作业、录制课堂视频和其他教学成果来证明他们某项技能的习得。此外,微证书的激励效果也是引人注目的,一些微证书授权人给予获得微证书的教师电子勋章,教师们可以把这个电子勋章展示在他们的领英、博客或其他社交平台上,从而证明教师的专业能力。
(《世界教育动态》2018年第2期)
第八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召开:聚焦三大主题
3月22-23日,第八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the TeachingProfession)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此次峰会有三大主题,分别是“社区以学校为中心”“未来的教学”和“教师福利、信心、有效性”。“社区以学校为中心”强调的是公共学校与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之间的联系。“未来的教学”讨论的是教师创新,而不仅关注技术。“教师福利、信心、有效性”问题对教学工作影响巨大,从而对学生和教育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本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的讨论显示了相互沟通和对话的价值,政府和教师的共同价值观鼓舞了大家。这种价值观为以后的政策讨论树立了信心,在为学生考虑的同时,也为创造公平、自由和体面的社会奠定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2018年3月27日.标题有改动)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3件事
近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老师的培养很关键。要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能有这方面修养,开口就能“白日依山尽”。
第二,新编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的比重。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必须把教材建设这件事做好。
第三,建设校园文化。如何让校园成为学生们学习、交流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课题。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把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目前取得很大进展。未来,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件事。
(“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2018@3月11日)
20国社会组织共议儿童保护
A20全球关爱儿童社会领导力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20个国家的关爱保护儿童类社会组织在分享交流后,达成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关爱保护儿童应该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首要议题,社会组织应该成为关爱保护儿童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应该列入关爱保护儿童事业的重要议程,应当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儿童保护平台。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表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将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为促进全球儿童保护事业探索新路径,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促进中国儿童事业与世界各国同步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24日)文摘
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家校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最新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報告显示,澳大利亚多数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并未达标,这—结果在澳大利亚引发了广泛讨论。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澳大利亚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关于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家长已经准备好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信息,这是积极的方面。但同时,研究者也指出,目前家校合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普遍情况是,家长被告知要让孩子“早读书、多读书”,学校也明确“要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但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策略真正实现家校在这方面的合作。研究者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制订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方案,例如:思考如何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融入已有的家长支持服务中,或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家校合作创造更多便利。
“由公及私”:新型公德伦理精神与公德路径
鉴于对当代中国儿童公德发展状况整体把握的需要,通过对77,953名中国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趋势分析,发现:道德行为随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延伸而趋弱,但两种公德行为(规则遵守与制止欺负行为)则正好相反。由此,本文提出“由公及私”的新型公德路径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由公及私”路径的基本理念体现为:由“公”出发的公德路径是以公共伦理为基本出发点,它超越了“由私”出发的狭隘个体利益的制约,以公共利益的尊重与满足为目标,追求更多人的共同利益;“及私”不仅指对个体利益的兼顾,而且指在公德领域中对展现个体公共精神的诉求。“由公及私”公德路径下的教育举措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学校德育层面:充分发挥学校“准公共领域”的作用,培育学生公共精神与行动力。二是社会环境层面:加强社会道德环境建设,提升社会支持系统。
(滕春燕:从“由私推公”到“由公及私”——当代中国儿童公共道德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对德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