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2018-09-25曾程曾炎坚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曾程 曾炎坚

摘 要:近几年,森林管理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植树造林工作成为了常规化管控机制。本文集中阐释了造林良种选择机制,并且对适地适种原则予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树种;选择机制;适地适种原则

一、造林良种选择

在树种选择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良种选择管理水平符合要求,就要从造林目的出发,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确保水土流失和放风固沙效果的有效性,保证造林管理项目更加贴合实际。

1.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

第一,要选择对农田进行防护的树种,因为农作物本身的防风沙能力较差,加之多数种植粮食的地区都是平原地区,土地十分平坦,这就使得农作物容易受到风沙的侵袭。基于此,在良种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能有效减缓风力的树种,主要是树冠小、生长快的树种,并且,树木不能和庄稼作物形成养料供给不足的情况,要从根本上保证养分充足,且能合理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多数地区都会种植杨树、松树等乔木,在田间路上则会种植枸杞等树木。

第二,要选择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树种,在种植工作开展进程中,水土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资源管理水平,就要合理性管控水土流失的问题,强化干旱管理工作水平。尤其是对水土流失淤积的河床,更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树种选择过程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选择根系较为发达且枝体生命力较强的树种,一般而言,就是刺槐、落叶松等乔木。

第三,要选择防风固沙的树种,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造林树种管理水平,相关种植人员要充分考量环境情况,目前,土地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沙尘天气,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制约,基于此,种植人员要合理性选择植树的树种,要保证其本身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保证防风固沙的功效,就要确保树种本身能抗高温、抗风沙以及抗严寒等,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另外,要结合环境气候选择适宜树种,保证树种成活率和稳定性,也为后续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目前,在草原气候中,经常种植桑树、樟子松等乔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草原气候区域水土条件较好。若是在荒漠环境中,则多种植杨树,其整体抗旱能力较强。

2.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

在造林树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其生态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外,也要对树种的经济价值予以分析和判定,有效选择更加适宜种植的树种。

第一,合理性种植经济林,近几年,果树以及能制造工业原料的树种较为受欢迎,能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林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地理环境选择树种,南方多为香蕉树、橘子树,更加适宜湿热环境。北方则多种植苹果树和梨树。

第二,合理性种植薪炭林,主要是为人们生活提供基本的染料,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供给较为紧张的问题,选择的树种要树干高大且易燃,较为常见的就是松树等。

第三,合理性种植用材林,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家居以及工业等项目中,生长速度要快,且质量要合格,较为常见的就是乔木林、竹林以及疏林等。

二、适地适树原则

在实际种植工作开展进程中,要合理性提高种植效果,确保种植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提升管控机制和管理效率,完善具体的适地适树种植管理机制。

第一,选树适地原则。要结合气候要求和特点,并且按照土壤类型选择更加适宜种植的树木,有效完善考察工作,并且保证能结合相應方式完善选种管理工作,确保种植效果能满足预期。最重要的是,气候条件对于树木生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选择乡土树种,整体栽植过程不仅有一定的经验,且较为稳定。

第二,选地适树原则。种植人员要结合树种的基本特征,有效完善生活习性的分析和处理,选择更加适合树种生长的造林区域,确保科学化选择实际要求,保证树种迅速生长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种植质量,为科学化开展种植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在速生用材林种植和培育工作中,也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定。

第三,改地适树原则,目前,在树种确定后,若是土质不能满足实际种植要求,就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性管控,利用相应措施完善土壤条件管理工作流程。一方面,要加大灌溉频率,确保能维护施肥效果,整理土地条件,保证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盐碱地要进行利用排灌洗盐的方式进行多元化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树木种植效果,优化环境效益。除此之外,也要合理性应用改树适地的原则,实现种植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造林树种选择和适地适树原则的共同优化基础上,确保种植工作能有序开展,保证种植效果能满足环境要求,维护种植管理效果,从根本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倩.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J].农业与技术,2014(6):89-89,91.

[2] 梁一民,陈云明.论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J].水土保持通报,2014,24(3):69-72.

[3] 任明兴,袁宗珍.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分析[J].种子科技,2016,34(9):8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