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2018-09-25杨鑫张明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探究

杨鑫 张明

摘 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创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人类健康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本文首先对我国林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一、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植树造林工程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失业人口再就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植树造林工程已经促进5000万人再就业,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植树造林工程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就是制约林业资源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植树造林工程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植物数量与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这给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我国林业资源存在树木质量不高的现象,对林业资源生产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无法为生产活动提供高质量木材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会导致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加大,因林业资源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所以在实际进行植树造林工程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现象。

二、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1.保证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和質量。造林用树种一般采用的是用材林树种,这些树木在长成后通常被用作各类家具和器具的原材料,达到造林绿化目标并不等于所有的宜地林都种上了树,种了树,也不等于所有的树都能长得好,而且绿化造林不是单纯像公园一样给人们观赏用,因此树木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要想保证作为原材料树木的质量,首先要对质量较差的残次林进行改造,在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工作,针对未出苗的林地要进行科学地补种,对已长出的苗木要精心管理,如浇水、施肥、修枝等工作的技术都要进一步提高,在精心对树木进行管理的前提下,对树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指标对树木进行优胜劣态,使质量好的树种占有更多的土地、阳光和水分资源,从而可以生长得更好,不可将残次林中的苗木全部砍伐,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不符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不利于生态平衡而且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是要逐步调整树种的结构,在造林绿化方面,通常会出现有些树种生长态势不够理想,最终发生老化现象,抑或是造林时选用的树种品种比较单一,一遇到病虫害便大面积地受灾,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较低,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增加树种多样性,并对苗木的种植区进行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在保证苗木一定成活率的基础上培育出质量较高的苗木,从而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2.补栽与抚育。造林一般应在半月内完成。当一个场地或一个单位造林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还应再将所造的林完完全全检查1遍,对不能发芽的苗木进行更换,将死苗及时更换成好苗。

要保证造林成活率,就必须及时进行抚育。一般在造林3天后,就要进行第一遍抚育。而这次抚育主要是扩穴培土,具体方法是:原有土不动,再向外扩展10cm穴面,将土在穴面上覆盖1层,这样有利于新植苗木的生长发育,以保证其最高成活率。

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天内浇1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3.科学管理林木。在开展林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死树与枯树进行定期地更换,确保苗木扶正。而在抚育方面,需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松土施肥以及清理,同时,林木间植要合理且进行适当地修剪,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些都属于林木管理工作重点。而林木生长发育的情况和自身特性与管理方式,甚至是环境因素间存在紧密地联系。树木实际生长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其质量,通常情况下,树木自然环境理想并且管理合理,那么林木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其中,土壤质量高且种植的深度适中,获取充足水分与阳光,那么加之科学管理能够使树木获取更为理想的生长空间。基于此,在林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注重病虫害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对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林木管理工作,并对绿化养护经费展开动态化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强森林的生产力,同样还可以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4.适时合理砍伐。通常情况下,林木的生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所以需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管理策略。同时,在完成造林绿化工作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快林木更新的速度,合理调节养分结构,可以采取适时砍伐的方法,从而使林木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具体实施时,要制定轮伐区间、采伐的范围和指标等,所采用的依据就是林木年龄的大小,并根据一定的顺序采用小班作业的方式砍伐。现阶段,对于科学林木砍伐这种工作模式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获取进一步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

5.对林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是其工作的目标,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林木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建立自然保护区,营造人工林,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解决森林覆盖率下降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为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应发展速生丰产林。对于采伐量要加以严格的控制,从而改善培育和采伐失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过伐林,为了使其能够休养生息,应适当采用只育不采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减少浪费,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加工后产生剩余物加以再利用。

6.强化林业从业人员培训。(1)为了提高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强高等专业林业机构建设,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加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标准化技术 ,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度,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基层林业、森林和其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实林业技术骨干产业重点,带动从业者职业技能全面提高。(2)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全国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强化林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努力构建科研机构、高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艳琴.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

[2] 张修海.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大科技,2015(31).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当前造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研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