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阿里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

2018-09-25旦增旺堆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

摘 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3年1-2月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大风天气成因展开分析,结语大风物理机制,获取大风天气预报着眼点,为西藏阿里地区大风天气预报给予重要数据指导依据,以提升大风预报准确率,尽可能降低大风天气给当地群众带来危害。

关键词:西藏阿里地区;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大风是指瞬时风速≥17m/s(风力达8级或以上)风。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大风是阿里地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年平均风速超过3.2m/s,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d左右。西藏阿里大风天气大都出现每年冬春季。尤其是1-3月频发。本文主要对2013年1-2月西藏阿里地区两次大风天气预报分析,获取大风发生原因,为大风天气预报给予有价值指导依据。

一、天气概况

2013年1-2月西藏阿里地区出现两次大范围大风天气。1月16-19日发生9-10级大风,2月15-17日发生7-11级大风。这两次大风天气均伴随暴雪天气,大风导致吹雪,积雪明显加深,加上气温偏低,积雪不易融化,给阿里地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供电中断、交通受阻,牧区牲畜受到伤害。

二、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1.天气形势分析

(1)两次大风天气过程500hPa形势场相同点。在这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图1、2),亚欧中高纬均属经向环流型,鄂克次克海到整个东亚区域均为低压槽区,南支主槽主要处于70°E,副高西伸明显,伊朗高压东伸,强度很强,2013年2月500hPa平均高度场上,副高姣常年同期显著西伸,强度强脊线位置偏南。

(2)两次大风天气过程500hPa形势场不同点。

①在中高纬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区域环流场不同。2013年1月16-19日20时为较强低压槽区(图1),但2月15-17日20时为高压脊区(图2)。

②南支槽移动速度及强度有区别,致使降水强度与落区不同。1月16-19日天气过程中,南支槽移速较慢,在西藏阿里停留四天后移出,且强度较强,具备较好温度槽配置。2月15-17日南支槽移动较快,在阿里地区停留三天后移出,南支槽位置稍偏东,分布556低压中心,温度槽较深。2月16日20时400hPa形势场上,南支槽存在712gpm很强低压中心,表明系统深厚。

③副高西伸脊点与强度有区别。2013年1月16-19日副高的584线西脊点主要处于印度半岛及阿拉伯海,西伸特别显著,因副高西伸明显,南支主槽在阿里地区停留四天才移离;2月15-17日副高584线西脊点处于中南半岛区域,强度不强,南支槽在西藏阿里停留时间很短,大风、降水范围较大。

(3)EC560线影响情况。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由500hPa560线变化可知,1月16-18日20时与2月15-17日20时均受560线南压影响较大,560线几乎均处于20°N,同时2月15-17日20时560线南压至15°N,在印度西北区域分布一低压中心。

2.物理量诊断分析

(1)水汽条件。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位置与500hPa低空急流中心强度、急流轴位置均有区别。1月17日08时,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处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附近,500hPa低空急流呈东北-西南走向,阿拉伯海东北有一西南风风速中心,中心强度达40m/s。2月15日08时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处于印度半岛中东部,500hPa急流同样为东北-西南走向,但急流轴位置偏东偏南,西南风风速中心强度34m/s。低空急流中心强度不同所产生大风、降水天气强度也有区别。

(2)动力条件。

①涡度场分析。这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最大正涡度中心主要处于阿拉伯海区域,但发生层次有区别,正涡度发展高度也不一样。1月17日08时阿拉伯海一带200hPa正涡度中心值要比500hPa处大;2月16日08时,阿拉伯海一带200hPa处正涡度中心值要比500hPa处要小,表明高层高压显著,强度比1月17日强。阿里地区普兰1月17日08时最达正涡度中心处于500hPa-400hPa,200hPa以上均属于负涡度,正涡度层次相对深厚,普兰发生强风、暴雪天气。2月16日08时,最大涡度中心处于500hPa,至400hPa时转变成负涡度,200hPa以上高压较强。

②散度场分析。1月17日08时,散度辐合区域并不显著,500hPa-200hPa均属辐散区。而2月16日08时,500hPa以上均为辐散区域,以下为辐合区域,愈到高层辐散愈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分布,利于强上升运动产生有利于大风、强降雪天气发生。

3.地形与大风关系。青藏高原冬季大风主要是高空西风急流动量下传结果。所以地势高低,周围大山脉走向及测站小地形,均与大风出现频率及强度具有紧密联系。阿里地区地形地貌负载,有高山、沟谷、土林、冰蚀、冲击扇、冰碛和火山等类型,主要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及喀喇昆仑山脉,地势自南到北依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脉主脊线降低,海拔2800-7694米。山脉和流走向一致,地形开阔,易受急流动量下传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及冈底斯山脉山谷地带,各测站地势较高,因峡谷效应,促使该区域大风天气频发,西藏阿里地区这两次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南边。

三、结语

1.亚欧中高纬均属经向环流型,鄂克次克海到整个东亚区域均为低压槽区,南支主槽主要处于70°E,副高西伸明显,伊朗高压东伸,强度很强。副高位置及强度有助南支槽增强及维持且东移对阿里造成影响,南支槽为阿里地区大风天气提供稳定环流背景形势。

2.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位置与500hPa低空急流中心强度、急流轴位置均有所区别;这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最大正涡度中心主要处于阿拉伯海,但是发生层次有区别,正涡度发展高度也不一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分布,利于强上升运动产生大风、强降雪天气。

3.阿里地区大风天气发生区域与该地区地形地貌具有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建华,李丽平,等.山西一次罕见大风天气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

[2]杨丽敏,文胜军,黄佩宇. 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风天气成因分析[J].西藏科技,2013(11).

作者简介:旦增旺堆(1989-),男,藏族,西藏日喀則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和综合气象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回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