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的结构之美

2018-09-25高菲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诗节特曼抒情

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和他的诗歌是俄罗斯19世纪诗歌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彼时的俄国文学界更多的关注的是政治,关注的是爱情在政治压抑下的愤懑,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在费特开始发表诗作的时候,正是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果戈里等人活跃的时候,所以,“夜莺和玫瑰”在那个时代,是被看做一种逆历史潮流的倾向。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多地追逐功名利禄和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很少有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类内心永恒的情感与人类永恒的美之上。费特主张文学作品反映“永恒的真理”——反映人类永恒的爱与美。在他看来,“爱情永远是诗歌构思的种子和中心”。他以高度的才能与天赋,关注人类内心的情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爱与美,书写了美好的爱情。在本文中,笔者想要分析费特的一首爱情主题诗歌,向读者介绍这位一度被低估的著名诗人。

Я жду...Соловьиное эхо 我等待着……婉转的莺啼

Несется с блестящей реки, 从波光闪闪的湖上传来

Трава при луне в бриллиантах,芳草沐浴着璀璨的月光

На тмине горят светляки. 萤火虫在花兰芹丛中闪光

Я жду...Темно-синее небо 我等待着……暗蓝色的天空

И в мелких и в крупных звездах, 闪烁着点点星光

Я слышу биение сердца 我听到心脏跃动的声音

И трепет в руках и в ногах. 和手脚颤抖的哆嗦

Я жду...Вот повеяло с юга; 我等待着……来自南方的风

Тепло мне стоять и идти; 走走停停一阵阵温暖

Звезда покатилась на запад... 星星渐渐西坠

Прости,золотая,прости! 请原谅,亲爱的,请原谅我

俄罗斯学者洛特曼认为,“文学篇章是建立在两种类型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对等成分的重复形成的平行对照以及相邻成分之间的平行对照”。“平行对照”是洛特曼的重要术语,可以看做是诗篇建构的基本原则。头语重复结构(Анафор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经常出现在费特的创作中。重复的内容,可以是一个音节,一个词组,甚或是一个句子,一个诗节。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利用“我等待着”构建了一个平行的结构的结构。“我等待着……”这一句话出现在每一节诗歌的开始。“我”在等待什么?“我”在等待谁?自然而然的,读者的心头浮现出了这样的疑问。洛特曼认为,完全的重复在诗篇中是不存在的。结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连接了形式同意义。而无论是完全的重复亦或是非完全的重复,都承载着传递情感表情达意的任务。“部分相同部分相异的结构中蕴含了极大的信息,相同的部分提示我们这两个或多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处于‘平行的位置,相差异的部分由此被凸显出来,让我们从差别中捕捉信息。而后一种聚合类型,即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层次上的完全重复,也富含了大量的信息。”第一诗节中,由“我等待着”引出了婉转的莺啼,溶溶月光下钻石般闪耀的青草丛,花丛中的萤火虫,;第二诗节中,引出了幽蓝的天空,灿烂的星河,听到了砰砰的心跳,听到了抒情主人公手脚的哆嗦;第三诗节中,等待到的是拂面的南风,西坠的星。“我等待着”这一看似简单的头语重复,由于处于不同的诗节,让读者可以捕捉到差别信息。从第一节到第三节,“我等待着”引出了不同的内容,第一节关注自然景物,有静景有动景;第二诗节关注点从景物转向了抒情主人公的生理波动;第三节则转向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利用景物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完全重复的诗句“我等待着……”指引着诗歌的内容层层递进,从自然到情感,过度天然无雕饰,将恋爱着的人儿内心得情感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传递了爱情的美。

參考文献:

[1]А.А.Фет: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жизни и творчества.Курск:Изд.пед.ун-та,1998.

[2]Аношкина В.Н.,Громова Л.А.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Ⅸ века.40-60-е годы: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М.:Изд-во МГУ,1998.

[3]Благой Д.Д.,Мир как красота.М.:Наука,1981.

[4]Палиевский П.В.,Краткая литертур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Русская речь,2,2013.

[5]黄玫,《韵律与意义:20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曾思艺,《费特抒情诗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高菲(1989.09.09)女,汉族。现就职于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系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从事俄语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

猜你喜欢

诗节特曼抒情
雨天
雨 天
春 日
非叙述到叙述的更迭——论查特曼小说与电影的叙事理论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双阳』抒情十八大
从衔接和修辞角度分析《一朵红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