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改善心功能的影响
2018-09-25郭宋
郭宋
[摘要]目的 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表竭的效果以及改善心功能的情况。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时间在2016年4月28日--2017年5月14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2组心功能指标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F、LVESD分别为(60.11±6.20)mm、(42.22+4.69)%、(50.11±4.10)mm、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5例,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西药;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89.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心肌损伤从而导致其心脏功能以及结构出现改变,最终导致患者的机体心脏泵学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临床相关资料曾经表示,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本文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某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时间在2016年4月28日~2017年5月14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纳入标准:①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②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③对于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②患有严重心、肝等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对照组男性:女性=30/19,年龄值4l~72岁(60.54±0.64)岁;观察组男性有28例,女性占总例数21/49,年龄值42~74岁(60.05±0.44)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即口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等;
观察组: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
①将丹参30 g、白术20 g、人参15 g、补骨脂12 g、当归10 g、炙黄芪30 g、生地黄15 g、茯苓15 g、麦冬10 g、桂枝10 g、北沙参15 g、红花10 g、泽兰10 g、干姜6 g、炙甘草3 g与200 ml水进行煎熬,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药物治疗;
②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均治疗60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情况(LVEDD、LVEF、LVESD)、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心功能情况得到较好改善,病情获得稳定;有效:患者心功能情况逐渐改善,病情逐渐稳定;无效:患者心功能情况并未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LVE DD、LVE F、LVE S D分别为(60.11±6.20)mm、(42.22±4.69)%、(50.11±4.10)mm;对照组治疗后LVEDD、LVEF、LVESD分别为(65.14±6.24)mm、(38.88±3.54)%、(54.20±5.01)mm;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有40例,有效例数有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显效例数有31例,有效例数有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临床早期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我国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水肿的范畴,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本文研究选择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将丹参、白术、人参、补骨脂、当归、炙黄芪、生地黄、茯苓、麦冬、桂枝、北沙参、红花、泽兰、干姜、炙甘草等药物煎熬治疗,其中白术药物可利尿;甘草可抗炎解痉;茯苓可强心;人参可调节患者自身垂体以及肾上腺皮质系统以及神经的兴奋性,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推广。
本文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