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初探

2018-09-25张小伟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赤霉病抗病性湖北

张小伟

摘 要:在湖北地区小麦的赤霉病是控制产量水平的主要胁迫条件,为了实现对其的合理管控,必须从小麦品种上进行合理的筛选与使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生物、生理优势,减少栽培环节的操作成本。针对这一点,文章对湖北省常见的小麦品种进行分析,讨论其赤霉病抗性水平与生产应用价值。

关键词:湖北;小麦;赤霉病;抗病性

小麦作为湖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稳定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区域范围内温度较高,且表现出明显的春季降雨与阴湿寡照的特点,在湖北的小麦种植带上,赤霉病成为了主要的病害胁迫,必须对市场上的小麦品种进行有效的筛选,才能保证生产的高质量完成。

一、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

1.赤霉病抗性鉴定内容

小麦的赤霉病抗性,在遗传机制上有着明显的复杂性,受到多种微效基因的综合控制,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性特点,在具体的鉴定工作中受到环境影响较大。

为了更好的对湖北小麦品种进行有效的抗性检测,减少环境因素对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影响,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田间安装增湿器装置,使小麦在发病时期的环境湿度得到保障。同时,在方差分析方法的辅助下,可以明确的发现,品种感病性水平不会受到年份差异的影响,所以,能准确的认定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对比实验中,可以采用不同抗性水平的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能力进行鉴定。这里使用苏麦3号、鄭麦98、鄂恩1号作为不同的参照对比品种,对具体湖北常见的小麦品种在实验中展现出一定的参照作用。同时,利用国内外影响力水平较大的小麦品种,如宁7840、SYN1、杨麦158、Mayoor等作为抗性的实际对照,可使抗性研究的内容更加全面有效。

2.湖北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在对14个参试品种的鉴定过程中,赤霉病发病的指数区间在18%-47%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反应出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对于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仅有扶麦1228、鄂麦580、荆麦103等6个品种在实验中表现出了中等的抗性水平,而扶麦1228与襄麦55的病情感染指数与SYN1、扬麦158的抗性水平接近,表现出了较高的抗病性能力。而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种,在赤霉病的抗性鉴定中则表现出了中感水平。

根据以上的鉴定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了育种工作对于抗赤霉病品种培育的重视程度,显示出了感赤霉病一票否决制度的优势性。同时,这一结果也得益于出圃新品种的鉴定工作,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取代了原有操作中的自然感病鉴定,从方法上对赤霉素抗性的选择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由于小麦赤霉病在遗传机制上的复杂性水平,使其成为了国际上公认的技术难题。在技术方法上,对于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育种工作,大多是来自于小麦田间表现的直接选择。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苏麦3、CJ9306等赤霉素抗性位点得到证实之后,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逐渐的广泛了起来。

为了提高湖北小麦生产中,对于品种抗赤霉病水平的要求,以田间手段为主、分子技术为辅的方法,成为了强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增加了小麦新品鉴定的科学性。同时,在技术方法上还要注重对于高抗原种的发掘工作,为抗小麦赤霉病发现新的资源,实现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与升级,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工作当中。

二、湖北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生产应用布局

当前形势下,湖北的小麦品种在分布于赤霉病抗性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种植品种的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不高,作为只要种植的郑麦9023、鄂麦18、鄂麦23,虽然在整体种植面积上占据小麦种植的65%,但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其对于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属于中感程度,仅有扶麦1228的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了中抗的标准。第二点,新品种的研发推广速率过慢。在小麦品种的研发过程中,其研发水平受到我国育种方式的影响,并在连续多年的生产试验中进行模拟,使得其投入市场化生产的过程被大大延缓,这也使其抗病性在持续的试验中有所衰退。第三点,品种单一,郑麦9023作为湖北省主要的小麦品种,在整个地区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以上,并在如孝感等地区起到了绝对的第一位置,使整体的赤霉病抗性环境受到了影响。

郑麦9023作为2001年的湖北省审定品种,在产量与质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特点,并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了当前小麦种植的主导品种。随着省有关部门对于小麦种植政策的投入,也逐渐的以郑麦9023为参照品种,成功的审定了如扶麦1228、鄂麦596、鄂麦170等一系列的新品种,虽使种植的多样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郑麦9023的主导地位并未产生改变。甚至在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以郑麦9023为基础的全套栽培方式,以及适应品种生长习性的种植习惯。这一点为异化品种的引进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加大了从品种抗性角度抵御赤霉病的难度。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在推行新品种的同时,推广适应的种植方式与栽培方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的小麦品使用历经了数次的品种更新换代,从南大2419到郑麦9023,小麦品种的产量与质量获得了有效的提升。而近些年来,以郑麦9023为亲本,培育了一大批如扶麦1228、襄麦55、鄂麦596的品种,使整体的小麦种植在赤霉病的抗性水平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本质的提升。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当针对湖北的不同区域,适当的对新品种进行推广,更新并替换传统产品在抗性水平上的不足,实现小麦品种种植的更新换代。在鄂北地区积极推广抗性水平中上的品种,如苏麦3号、鄂恩1号等。在鄂南地区大面积推进中抗赤霉病的品种,如扶麦1228、鄂麦580等。以此促进整个湖北地区的新一次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实现对赤霉病的高抗效果,使育种技术得到提升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药物防治,使小麦生产的科学性更强,环保效果更突出。

三、结语

湖北省的小麦种植具有自身地域化特点,在环境与品种上,都保持着独特性。为了实现抗赤霉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必须在原有郑麦9023的基础上,进行亲本筛选,不断提高品种的抗性水平,实现良种升级的同时,使其应用性水平得到保障,切实的为提高小麦种植,巩固湖北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定红,孙俊铭.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33-34.

[2]周长保,董璞,朱德慧,等.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9):48-49.

[3]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08):1476-1488.

猜你喜欢

赤霉病抗病性湖北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蚯蚓粪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对不同蔬菜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