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的主要特征及经验

2018-09-25威,张晓娇,马冠南,张磊,曹鸿鹏,邹思佳

吉林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特征

杨 威,张晓娇,马冠南,张磊,曹鸿鹏,邹思佳

摘要: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较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情况、劳动力自身观念和自身区位特点等。本文阐述了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的主要特征及经验启示。

关键词: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8.018

1 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的主要特征

1.1 农村劳动力思想普遍开放,敢于开拓,善于经营

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创市场、搞经商、办企业的思想意识比较强,乡土观念浓厚,在劳动力转移中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而浙江省和江苏省表现的尤为突出。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浙江人在经商办企业。浙江省已形成了我国乃至世界小商品和机电产品的制造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取向是积极主动,树立发家致富光荣的思想,在转移中有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四海为家、勇于创业、善于经营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1.2 乡镇企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农业内部吸纳、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就业、跨区域流动就业,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元就业模式”。从经济发达的浙江和江苏等省份看,由社队企业和个体创办企业发展而来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迅速成长和壮大,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了半壁江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0%~80%。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自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渠道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如冬季棚膜农业、观赏农业、立体农业、出口农业和特色农业等,这些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农业,通过产、加、运、销一体化经营,各环节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1.4 由就地转移向异地转移迈进

改革之初,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劳动力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普遍呈现由就地转移向外地转移的比例增大,但多以省内为主。

1.5 兼业性转移仍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这不仅是经济发达省份的特征,也是全国各省都具有的共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更突出。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打工就业的不确定性和進入城市的成本过高所导致。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兼业性转移变得越来越普遍。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式以自发性转移为主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达省份的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快、规模大。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亲属推荐、朋友介绍、当地政府部门和中介等方式输出,自发性转移意识较强。

2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发达省份比较的经验启示

2.1 加强领导,建立管理服务网络,落实责任制

各部门形成各司其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江苏省政府每年与各市签订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状。河南省根据国家政策的深入普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措施,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劳动力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2.2 明确目标,加快发展农村劳务产业

四川省制定了《劳务开发十年规划》,对输出数量、劳务收入和非农产业就业、发展劳务产业等提出了明确目标。湖北省人大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外出务工农民承包的土地、家庭生产生活以及建房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重庆涪陵区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培训输出、农民收益”为方针,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以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并重和市场就业为途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制定了“321”目标。

2.3 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度

江苏省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开拓创新,提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坚持内转、外输、创业三策并举的战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信息库。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展扎实推进。

2.4 开展协作,扩大劳务输出渠道

近年来,劳务协作领域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扩大。2004年四川省在华南成立了泛珠江劳务协作区,四川省资阳市在福建建立了两个政府直接运作的劳务输出基地。湖北宜昌市在外省市设立了14个劳务输出窗口,建立了39个劳务输出基地。大协作带来大效益。2011年,四川省与浙江省签订了《农民工维权合作协议书》,使农民工在外打工减少后顾之忧,扩大了劳务输出渠道,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

2.5 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健康发展

浙江省把培训农民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重点目标。江苏省把职业技能培训当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在苏北、苏中广大农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制定“百镇百万”的转移培训计划,并实行培训工作目标考核。湖北全省建立了县以上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154个,乡(镇)就业训练站504个,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基地58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岗位技能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

2.6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资金保障体系

发达省份在统筹城乡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浙江和江苏等省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专用于农民工的培训、社会保险、职业介绍等各项补贴。

作者简介:杨威,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