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黄宗英的养生诀窍
2018-09-25于滨力
于滨力
今年7月13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93岁的生日。黄宗英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6岁演出话剧《甜姐儿》,轰动上海滩;后又出演电影《丽人行》,好评如潮。解放初期,出演《乌鸦与麻雀》、《武训传》等有名大片。后来弃演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
半生荣耀。
黄宗英,祖籍浙江瑞安,1925年7月13日生于北京,1930年入京师第一蒙养园。1932年随全家移居青岛,进入当地小学学习。1934年丧父,母亲带着全家去天津投亲,黄宗英进天津树德小学就读。
1941年初秋,长兄黄宗江来信,招她到上海发展。黄宗英到上海后,在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打杂,不久在话剧《蜕变》中代戏上场,從此走上舞台。她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担任演员,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出名。
1947年,黄宗英进入影坛,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一片中扮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广受好评,在为中央电影二厂拍摄《幸福狂想曲》时,与赵丹、顾而已合作,并与赵丹相恋, 1948年,与赵丹结婚。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家》、《聂耳》等影片。
从1959年起,黄宗英改行从事写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报告文学、散文见长,著有《半山半水半书窗》、《小木屋》等,上世纪80年代曾连获3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赵丹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1993年,黄宗英与著名作家、翻译家冯亦代结婚。2005年,冯亦代去世,孤身一人的黄宗英说:“孤独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以前过得太热闹了。”
在影视界和文坛上,93岁的黄宗英都算是长寿者,她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呢?很多人都向她请教过这样的问题。其实,她除了心态好、爱学习以外,长寿的秘诀就是一切顺其自然。
带着快乐回家。
黄宗英说,经营一个家不容易,“心灵要有一块手绢,每次进家门前,都要把所有不愉快和烦恼统统系住,带着快乐回家。”她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手绢理论”。
黄宗英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她一生多灾多难,太苦了,除了“文革”住牛棚,还有躺在病房里,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她有一颗豁达的心、包容的心,也是一颗十分坚强的心。对曾经批判过她,或者中伤过她的人,她都能大度原谅,或者一笑置之。读她的回忆文章,很少有抱怨,更多的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展现那个时代生活的风貌和人的感情交往方式。
她的乐观、宽厚,是历经人生苦难之后的大彻大悟和宠辱不惊的心态。这种状态一般人是达不到的。黄宗英是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经历过的人,再面临任何事情对她来说都无所谓了。“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有爱心、有善心,又超然物外,这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
1996年,84岁的老伴冯亦代患了脑血栓,一度失语,记忆力也严重衰减。为帮助老伴缓解病情,恢复语言和思维能力,已经70多岁的黄宗英搬到病房,用毛笔把拼音字母抄在大纸上,让冯亦代每天从最基本的发音练起。“难我不倒”—她用毛笔写了4个大字,挂在冯亦代面前。冯亦代坐在轮椅上,呆滞地看着大字。黄宗英扶着他的手,一笔一笔写着……两个月后,在黄宗英的精心护理下,冯亦代挺过了那场大病,居然恢复了说话和写字能力,而且活到了92岁。
黄宗英患有严重的全身性静脉曲张,四肢的疼痛会不时袭来。有人问她这个“老病号”的保养秘籍,黄宗英笑着说:“没别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她说老年人更应注重情绪舒朗,特别是女性,一定要自信、快乐,每天多微笑。因为笑的时候肺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加速,有利健康。
求知欲强,终生都在学习。
黄宗英是一位有才气的作家,别看她很早以前从事演艺事业,没受过正式的科班教育,但她酷爱学习,从小就喜欢阅读,看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古今中外书籍,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去。晚年来到北京以后,她还天天上函授大学。她每天早上要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广播。她说,“我知道学不会了,我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执着与坚毅,令人赞叹不已。黄宗英不仅学英语,还上其他课程,她做了一个课程表,上午学什么,下午学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她是一个对知识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很强烈的人,她总是在阅读,年过八十后,她每日仍在读书、写日记。
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步入老年,黄宗英始终没让自己闲着,她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坚持每天动脑,学英语、弹钢琴、跳舞、练书法,忙得不亦乐乎。她学习书法十分认真,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划地抄写《千字文》、《百家姓》,将整个身心凝于笔端。
72岁的时候,她还学过中医中药以及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并向人宣传学到的知识,她自己也身体力行。她每天早餐要喝一小瓶蜂王浆,然后,饮牛奶、吃面包、燕麦片等。她的晚餐也很有节制,从来不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