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溪滩(外一篇)

2018-09-25何金海

延河(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南桥南溪浦江

何金海

二十五年前,我从山里调到县城工作,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浦阳江流经县城的南桥头及其南溪滩。早听说那是城里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这样的地方对二十出头的我来说无疑是具有诱惑力的。

这诱惑力来自我该什么时候去南溪滩恋爱一场。

且让我先去南溪滩探个究竟,顺便看看或听听什么有关谈情说爱的故事。

我选了一个有夕阳的周末,从机关的食堂晚饭后出来,穿过几幢办公楼,走出机关大门往左拐,在塔山脚向右过环城南路的岔口,眼前就是一路的绿荫。不远处隐约的可见一座桥,想必那就是南桥了,视野里三三两两地走着几对情侣,时合时分、时拉手时并肩……看着我正走上南桥头了,霎时有一股清风传遍我周身,人有点飘逸起来。

站在高高的南桥上,往西,在并不远的溪滩前方就是群山、就隐约可见通济桥水库的大坝,就可以想象水库里蜿蜒崎岖的浦阳江以及一直通到源头的天灵岩,那可是我的老家我的出生地啊!往东,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溪滩。传说中的南溪滩应该就在南桥的两端以及江两边的堤岸。往北看,仙华山拔地而起如旌旗如宝莲花如铁马临关如五笔朝天。再仔细一瞧,哇!清一色的江水夹裹着一片夕阳红正滚滚东流,两侧的水草绿意盎然风姿绰约,随着水的流动摆动着苗条的身姿舞动倩影,又像是一片绿色的地毯在起舞在翩飞;并不高的堤岸上却是高高的我尚不知其名的树,树的枝杈一边伸向江面、一边伸向田园,树中间是一条羊肠小道,路面曲径通幽般的时隐时现,漫步其中的男女们,一对一对的,一前一后的,浪漫在草木之中……

此时此刻,我只有欣赏的情分,没有融入其中的缘分。我且记着这一幕幕,留待来日携一心仪的姑娘来南溪滩潇洒走一回。

记得那是1993年紫云英花开的季节,南溪滩已是一派春意盎然英姿勃发,我终于约上她走上了南桥、步上了南溪滩。清澈的江水潺潺流动孕育着生机、绿荫的两岸徐徐飘动生长着青春,多情的胸怀惴惴萌动激情待射,我对着江水、对着仙华山、对着岸上的花花草草不时拍照,此时此景中的她也是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百种造型千种风情灵动在南溪滩的风光里……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便执子之手与子合成了影。

浦江南溪滩,留给人的记忆是美妙的,那流动的景致、幽静的曼妙、纯净的安然,确实是少男少女们恋爱的好地方、浪漫的好去处。我的终身大事也是南溪滩成全的,对我来说,有了南桥南溪滩就有了那次相会,记住了南桥南溪滩就是记住了那段浪漫史。

曾几何时,南溪滩上游的通济湖汇聚了天灵岩流来的甘泉,北渠中渠南渠及一条条支渠像一条条血管,将一湖甘泉恩泽了下游几十万的黎民。南溪滩仅仅是浦阳江上一个小小的点,但通过这个小小的点,可以窥探浦阳江的全貌。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老南桥没有了,南溪滩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浦阳江水也变得混浊不清了。虽然县城变大了、楼房变高了、人多了、车挤了,但小城的人们在一番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之后,面对越来越堵的车流、越来越高的房价、越来越污染的环境,特别是当赚来的钱不足以解决身上的疾病、不足以解决受污染的环境,尤其是当你面对被疾病折磨而痛苦挣扎的、被疾病过早夺去生命的亲人时,纵使你拥有大把大把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一条条黑河、臭河、牛奶河、垃圾河,面对房前屋后遍布的垃圾,面对两岸人们视若无睹置若罔闻的表情,浦江人从党政机关到城乡百姓,开始痛定思痛地发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水晶产业的无序发展?外来人口集聚?还是集体观念消失名利私欲膨胀?党政职能部门不管?浦阳江知道吗?天灵岩知道吗?

一番爱恨交加、一番痛定思痛,人们最终还是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积极行动起来,以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以壮士断腕雷厉风行的决心和勇气,以言必行行必果快刀斩乱麻的神效,撕开一个个缺口,打开一个个战场,投身对水环境的全方位治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短短三年时间,浦江一个小小的县,就关停大大小小的水晶加工企业(户)一万八千多家,关停十八家重污染企业,捣毁有污染的生产加工地近三百处,关停大大小小的养殖场二百多家,拆除违法违建建筑一百多万平方米,投资十几个亿清河道,建设通济湖、翠湖、三江口等几十个人工湿地,建设壶源江、浦阳江生态廊道……

一时间,浦江,为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撕开了一个口子;浦江,为浙江省“清三河”、“两美浙江建设”树立了一个典范;浦江,成为浙江省考验党员干部执行力、走群众路线的风向标。

“蓝天碧水、鱼游虾跳”的美丽风景得以重现,“芦苇荡漾、白鹭飞翔”的动人画面重回人间。从2014年的初夏开始,每天几千男女老幼可以下水游泳,自由地尽情地在浦阳江、壶源江遍布及全县的大小河流免费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样的日子已明白无误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从天灵岩流出的清泉变成了欢歌笑语,一股股清泉,不仅可以滋润丰安大地、滋养我们的身心,更可以送一江清水到下游到钱塘……

而南桥、南溪滩,只能永远地留存于越来越少的市民的记忆深处。

再上桃花岭

春夏之交的一个周末,接待了几位从杭州来的文友,小酒微醺,无心看书写字,无心上床休眠,也无心上电脑玩手机,百无聊赖之时,突然想起曾经重温过的桃花岭,在这“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日子里,桃花岭该是另有一番样子吧?精神为之一振,遂驱车前往。

沿着古道拾阶而上,停停顿顿,拍拍照照,一圈走下来,感受颇深:古道依旧,桃花不见;竹棚虽塌,树木参天;白云悠闲,我心无伤。

古道幽幽,一级级的向上,至山顶而下,度量着人生的长和短、高及低、进与退、得或失。负重向上也好,轻身向下也罢,人,行走在路上,都得思忖过去的、当下的和未来的。向上到顶了必定得下,下到底了却不一定要上,有时甚至会永远停留在底部。

靠近村子的古道已修得整整齐齐,稍上可以看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修复古道。古道可以修复,但古道所蕴含和承载的精神,如桃花岭古道的“茶路会”精神、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民生问题的精神等,是否随着古道的修复一起修复了呢?在一个修葺凉亭的地方我问了在干活村民,答曰:现在的政府真好,水泥路做到家门口、旧村子出钱改造、就连这古道都出钱修建。我说:村民有出钱修古道吗?几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有啊!我们这些人都是自愿来修建古道的。我感叹的是:如今的政府为教育为医疗为交通为水利等,人财物全有政府承担,也不增加农民负担,人民群众的美誉度满意度在逐年递增,全面小康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

翻过岭,下得一段相对平坦的古道,路边有一土地庙,前几年还好好的,今天当我再看到它时,梁椽和瓦片都散落一地,只有两垛墙垣还挺立着。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设庙祭祀土地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也是道家文化之神仙文化的组成部分。“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土地庙作为人们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在各地兴盛起来。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民众所信仰,造型大多简单,多为路旁,或几块石头一立即为土地庙,或两垛矮墙树木支撑盖瓦而成,面积几平米几十平米不等,也有置于宗祠的偏房之中。桃花岭古道边的土地庙就是两垛土墙立着,不到十个平方的样子,风雨中早已颓废在路边了。

曾经的土地庙,是过往行人对土地的敬畏,是古道为山区人民提供方便的一种敬意,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和传奇,土地庙都潮起潮落般心领神会,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她都护佑着过往的人们。庙,仅仅只是一种称呼或者说仅仅是一个传说,可以立可以不立,就是立了还可能倒塌,但土地依旧在,这方水土依旧在,我们要敬畏的不是庙,而是这方土地和这方土地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精神。

往回走的时候,我绕道桃花岭左侧的少桃岭,那也是一条古道,虽然没有桃花岭古道一路的青石板,但用石头筑砌而成的古道,依然显示着她的古朴和沧桑。

曾经激情的竹棚,曾经宾朋满座的竹棚,如今倒塌了。四周的枫树林一片生机盎然,不因竹棚倒塌,不因游人多少。站在古道上,我注目竹棚,注目这片枫林,感叹历史潮流发展的精彩和无奈,感叹自然我行我素的真诚。只要这自然是天地间的原始,只要这我行我素是天地间积极健康向上的初心,我唯有敬畏这自然,这我行我素。倒塌就倒塌吧!只要这片枫林在阳光下在大地上健康成长。

记得是公元2013年11月的日子,时任浦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的施振强亲率两位副县长和二十余位文艺界代表齐聚桃花岭古道的竹棚。施县长以北宋著名诗人柳永的“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开场,从万年上山到千年月泉、千年郑义门,从桃花岭古道的茶路会到建设中的仙华文景园,从“三改一拆”到“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施县长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情怀和一位武将持有的铮铮铁骨,提出浦江发展前进中必然要打的战、要经历的痛,唯此才能凤凰涅槃。浦江处在浙江中部,周边县市强者如林,浦江该往何处去?应建设什么样的浦江?如何给浦江的发展定位?施县长问计文艺界人士。

诸位文人难得县长大人如此雅兴,不仅让大家欣赏了初冬时节的桃花岭风光,更让大家领会了施县长在古道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用意,纷纷建言献策。施县长认真倾听并不时插话互动。古道边、枫林中、竹篷下,个子并不高大的施县长显得魁梧雄壮,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在山谷——

一座城市的灵魂要靠文化来支撑,对自然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首先是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面对周边县市的强势,针对浦江的实际,我们应独辟蹊径,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向“精致、秀美、灵动、文雅”的发展方向,先把浦江的山、浦江的水治理好,把浦江的县城和乡村建设好;再把浦江的文化传承好、经济发展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浦江人的责任与使命!

施县长的话言犹在耳,经过这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浦江的变化已是翻天覆地,城乡卫生全国第一、社会治安全国第一、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全国第一,党建、林业、治水等全国性会议先后在浦江召开,各地来浦江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桃花岭古道两侧,星罗棋布着几口大大小小的山塘和水库,更有一口泉,终年泉水叮咚着,给过往的行人无偿提供着大地的乳汁。执导电影《泉水叮咚》的著名导演石晓华,就是从桃花岭古道走出来的,主题歌《泉水叮咚响》的旋律仿佛正是那叮咚泉水欢快流淌的节奏,歌唱泉水的歌声与叮咚泉水的吟唱交织成一曲美妙动人的旋律,一同流向远方。2012年冬季,石晓华回老家省亲,我们几个文友特意安排了桃花岭古道之行,当走到这口泉水边时,石晓华停住了脚步,她喝了口水,亲了又亲,聆听着泉水叮咚之声,无限感慨地说:想当年,这条古道不仅常走,这泉水也常喝,我的电影《泉水叮咚》还是从这儿得到的灵感啊!

水,就是好、就是善、就是美。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清除污浊离不开水;衡量一个地方好不好,美不美,可以看水。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从泉水叮咚到浩瀚奔腾,从细水长流到江海无际,从雨露到冰霜,从血水到乳汁。水,滋润天地万物,水刚柔相济,水有形无形,千姿百态。我喜欢高山流水,喜欢长天秋水,喜欢一廉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常想:山清水秀,山清不一定水秀,但水秀了一定山清。秀水清山就是我们享受不完的金山银山。

曾经的桃花岭古道,因为一头是乡村,一头是城市,城乡的两重天(也就是“剪刀差”)需要一条古道来连接,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从此经过,每一块石板都凝聚着过往行人的汗水。改革开放后,农村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使得桃花岭古道,一度荒芜无人问津。是城市人的休闲好奇,是乡下人的沧桑记忆,又让古道重新焕发生机。现在的桃花岭古道,古道依旧,伊人不见;树木参天,白云悠闲,当连接城乡的康庄大道,连接城市与城市的县道省道国道和高速路高铁路遍布,古道,需翻山越岭的古道,还能重现当年的生机吗?

猜你喜欢

南桥南溪浦江
上海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
陈毅颂
南桥河,家乡的河
干杯!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春梅
美丽的南桥
时光隔山海(五)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