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插曲
2018-09-24姚阿沛霈
姚阿沛霈
【摘 要】歌曲《枉凝眉》的创作来源于曹雪芹的文学作品《红楼梦》,这首词出现在《红楼梦》原著第五回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歌曲,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此曲则出现在第三首,通篇暗示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和黛玉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深远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为此创作的声乐艺术作品加上曹雪芹所写的词,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高远的审美意境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词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黛玉的悲惨结局,都使得《枉凝眉》充满复杂的情感,更加耐人寻味。
【关键词】《红楼梦》;《枉凝眉》;林黛玉;贾宝玉;情感表达
《红楼梦》中值得专家们研究的素材不仅仅是故事的主线,人物的表现,剧情的起伏。以书中的词为曲的声乐作品也值得我们探究,每首歌曲都有它深远的意义,《枉凝眉》描述了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葬花吟》是黛玉一人独自落泪埋葬落花时所吟。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花落人亡两不知!《分骨肉》预示贾探春远嫁他乡,与亲人分离。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笔者认为《枉凝眉》能更突出表现《红楼梦》众多主线中的一个主线思想——宝黛爱情故事。此词出现在原著中第五回,也是他们二人爱情结局的预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黛玉的眼中,有多少的泪珠儿在流,怎么经得起,从秋流到冬,春又流到夏,最后黛玉含泪而死。此曲作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歌颂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纯洁无暇的爱情。
一、《枉凝眉》的简介
(一)词曲作者王立平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6年。
电视剧《87版红楼梦》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青灯黄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82年,他如愿以偿,获得了跟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在翻阅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他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音乐应该是沟通故事人物和今天的观众、曹雪芹笔下的时代和现今时代的桥梁,并且是真正中国的,能为今天的人们所理解和感动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无论是人物还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我的创作可谓‘无中生有。今天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当初对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难题。”《红楼梦》主题曲的确定,也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最后确定用《枉凝眉》,王立平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個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二)《枉凝眉》中的文学美
《枉凝眉》整首词以第三人称的口吻缓缓吟唱,是对黛玉的怜惜,又是对二人爱情悲剧的怜悯。使用了对偶,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比作水中月,镜中花,这不就是预示二人的爱情不可能有结果吗?曲中以二人的爱情悲剧像现实提出质问,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句将情绪推向高潮然后结束,越是强烈的感情宣泄就越反衬出封建守旧思想对真善人性的毁灭。诗词中处处尽显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学美。
(三)《枉凝眉》的曲式分析
歌曲的调号是1=E,即E宫系统,主音是羽音。通过分析整首歌曲可知道,其音阶在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上加入了变宫形成六声调式。因此,可以判定该歌曲是加入了变宫的#C六声羽调式。羽调式的音乐风格本身就带有凄切,哀怨的感觉,又具有自然小调柔和黯淡的色彩,增加了变宫后相当于增加了两个二度音程,不协和音程的增加使整首乐曲呈现一种哀怨凄凉的韵味。
这首曲子是复乐段结构,每一阙为一个乐段,每一乐段各六个乐句并一个衬词句。前一乐段的前六个乐句音域跨十度,前两乐句构成对应关系。一、二乐句先由高音区迸发而出,蜿蜒而下逐渐形行至低音区,形成一个下五度模仿关系。第三、四乐句和第五、六乐句整体上不仅音域上有高低之比,在手法上也是呈反向进行。作曲家王立平吸取了戏曲音乐一字三韵的写作手法,旋律舒缓婉转,带走哭腔似的音调仿佛是在怨恨,又在惋惜这一难以琢磨的悲剧恋情。两个乐段均由高音起始,以低音结束,象征着原著中四大家族又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此后的衬句是全段的点睛之句。仅仅#1、3、#4三个音,飘散在全曲的最高音区,仿佛在遥远的太虚幻境传来仙人的哀叹,增添了乐曲的虚幻与缥缈之感,正符合原著中“满腹惆怅,无限感慨”之意。
二、《枉凝眉》的声乐处理和情感表现
(一)咬字发音对歌曲情感的传递
《枉凝眉》作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红楼梦》的音乐形象,预示着宝黛“木石前盟”的悲剧情节。作品开始时的“一个是阆苑仙葩”演唱时要注意控制音量,字与字之间要连贯,吟唱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韵味要充足,诠释出宝黛爱情的一种唯美又超凡脱俗的境界。“今生偏又遇着他”的“今”字是个舌前音,舌尖一定要打在牙齿上,才能突出宝黛爱情的无奈。“如何心事终虚化?”的“终”字演唱时应加重一定音量,突出宝黛的爱情到头来还是白白没有结果的无奈。“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句演唱时应注意“枉自”和“空劳”两个词的咬字,黛玉枉自悲叹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宝玉不能相守到老,宝玉空劳牵挂着黛玉怕她日夜哭啼,却没办法。这两个字在演唱时应该唱出二人的无奈之情。“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一句中应该着重强调“多少”的音量和发音,“多少”一词表现出黛玉流的泪已然不知道有多少了。“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尽”字也是个舌前音,应该注意发音时的共鸣,黛玉的泪从秋流到冬的尽头,还没有结束,又从春流到夏。整首歌词道尽宝黛爱情的哀怨和无奈,诉尽了封建社会的无情和命运的不公。“秋流到冬尽”,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黛玉为此流干了泪,应在演唱最后一句时,带有无限同情和无奈之情。在演唱时这个“尽”在应该着重加重音量,表现黛玉泪流干的场景。
(二)旋律的连接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真爱使然,他们是彼此心中的知己,况且他们这段“仙缘”在前世就已经注定,为了树立起宝黛超凡脱俗的爱情形象,作者在前奏部分用了上行音阶,带人走入一种空灵,深远,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演唱到虚词“啊”时,应表现出更多的投入,感同身受的唱出对这对苦命恋人的同情。接下来“所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几句音乐起伏较为明显,旋律呈现波浪式的进行,且前后进行方向相反,婉转舒缓又似带有哭腔。“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演唱时要注意词和曲的完美融合,抒情柔美而且带有忧伤凄凉的情绪。“终虚化”三个字,旋律的连音比较多,完美的诠释了词中的意境,演唱时应该唱的连贯,婉转,柔美,给人以委婉动人,如泣如诉的感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是全曲情感的升华和爆发,悲伤和哀怨之情被推向高潮。而后乐曲悲愤的情绪被“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渐渐平息,无限哀愁和无奈涌上心头。乐曲结尾处又响起女生咏叹的“啊”,演唱时注意气息慢慢减弱,回归到宁静空灵,将最美的瞬间升华。
三、结语
《枉凝眉》的背后,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与我们生活的年代距离很远,但是他们的爱情至今使人感同身受。该曲作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其旋律也在《红楼梦序曲》和《红楼梦引子》出现,可见它在整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也同时说明了组曲中的其它歌曲在整部《红楼梦》中具有统一性。演唱《枉凝眉》时应该从《红楼梦》的原著中细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再从词曲作者王立平深入的了解该曲的含义,才能做到演唱和表达的情感相交呼应,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87年北师大出版社.P62
[2]王洁.论声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法.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06.P38
[3]李宁宁.王立平《红楼梦》音乐作品的神韵与美学情怀[D].美与时代(上本月).2008.03.P23
[4]张云峰.阆苑仙乐曲无暇——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J].大舞台.2011.08.P10
[5]孟凡玉.《红楼梦》音乐史料考察[J].中國音乐学.2004.02.P72
[6]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们音乐出版社.2003.06.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