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不同阶段学生同伴侵害比较研究

2018-09-24陆秋羽华乐菲陆子桢陆星施嘉楠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治校园

陆秋羽 华乐菲 陆子桢 陆星 施嘉楠

【摘 要】同伴侵害是指发生在相近年龄段内的,个体遭受其他同伴攻击并对其造成巨大身心伤害的行为。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我们得出有关不同阶段侵害宣传、侵害形式、侵害归因、侵害影响、回应方法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并针对结果为不同阶段老师处理学生同伴侵害提供建议。

【关键词】同伴侵害;校园;不同阶段;防治

本文所指的“学生同伴侵害”与2017年12月国家《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的校园欺凌的界定相似。同伴侵害是指发生在相近年龄段内的,个体遭受其他同伴攻击并对个体造成巨大身心伤害的行为。在侵害行为中,按照主体可以划分为侵害者,被侵害者,旁观者三类;按照侵害方式,可以分为言语侵害,行为侵害,关系侵害,财物侵害。

研究于2017年6月在南京开展,集中于对学生群体同伴侵害的研究。我们通过阅读文献材料发现,大部分同伴侵害研究都止步于某一因素对于学生同伴侵害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同伴侵害的防治方法在不同阶段应当有所区别。

根据上述理念,我们以南京为例,选取4个不同年龄阶段: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3年级,大学1-4年级,通过问卷法开展调研,在采取访谈法对于调研结果做出补充完善。考虑到大部分中小学都不允许学生带手机,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发放纸质问卷后再行录入问卷星,大学阶段则直接建立问卷星链接交由学生填写。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我们选择三所小学、三所初中、三所高中和南京多所高校进行调研。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小学阶段105份,初中阶段91份,高中阶段102份,大学阶段223份。

根据问卷数据,我们进行比较分析:

1.对于同伴侵害的了解程度,呈现出“初中>小学>高中>大学”的状态。我们设置了“您对同伴侵害的了解程度”一题,设置了从“非常不了解”到“非常了解”5个梯度,并按照“-2分”到“2分”分别进行赋值,乘以选择的对应占比。发现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赋值结果分别为:-0.35,0.17,0.41,0.39。可以得出,大学阶段对于同伴侵害的了解程度小于高中小于小学,小于初中,与预设不符。

据此,我们通过访谈法采访了几名大学生,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学生虽然无法说出专业的名词解释,但是对于同伴侵害的理解有着基本正确的把握,在采访人员的引导下都能对顺利列举一些实例。

同时通过分析题目“您目前所在的学校有没有进行过关于“同伴侵害”的教育活动?”的结果,发现南京的38.46%的初中进行过同伴侵害的相关教育,大于高中28.43%,小学21.90%,大学8.97%。

因而可以认为,随着国家对于同伴侵害的重视,学校教育对于同伴侵害的宣传力度正逐渐加大,因而初中、小学阶段对于同伴侵害有着更多认识。但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伴侵害有着较为模糊的认识,只是从未清晰界定。

2.侵害形式上,言语侵害是每个阶段侵害的最主要形式,小学阶段的各类侵害形式都占比较高。

无论在哪个阶段,言语侵害都是同伴侵害的最主要形式,在各类侵害形式中占比最高,大学阶段占73.99%,高中阶段占51.96%,初中阶段占68.13%,小学阶段占77.14%。

同时,小学阶段的行为侵害占52.38%,财物侵害占59.05%,关系侵害占48.57%,普遍高于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的各类侵害占比,可以得出小学阶段是各类侵害的高发阶段的结论。

3.对侵害的归因上,大学与高中阶段更易于归因于家庭因素,初中阶段更易归因于社会因素,小学阶段对于各类因素造成的影响认知都处于低水平的模糊状态。

我们将四个阶段学生的,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类影响因素的认知划分为“完全不影响”到“影响非常大”五个层次,并分别赋值“-2”到“2”分(见表一),发现小学阶段对于各类影响因素的认知较为模糊,倾向于各类影响因素都不太影响,初中阶段社会影响因素占比较高,高中、大学阶段认为家庭因素有较大影响。

随后我们分别调查各类因素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大学阶段学生认为,家庭因素中家庭结构的影响最大,占比47.98%;高中阶段学生则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影响最大,占比43.14%;初中阶段学生认为社会因素中,对于同伴侵害缺乏重视影响最大,占比35.16%,影视游戏作品中的不良成分次之,占比31.87%;小学阶段的所有影响因素相关选项中,认为影视游戏作品中的不良成分对于同伴侵害影响最大,占比43.81%。

从采访结果以及问卷“其它”选项中的填写情况,许多人认为被侵害与个人性格素质密切相关。但由于个人性格的形成影响因素过多,因此不做探讨。

1.在侵害造成影响方面,年龄越小完全不受影响的概率越大;高中阶段同伴侵害的发生更易于对生活产生影响。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完全不受影响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阶段,可能是由于此时的学生仍然处于一个自我中心的时期,对于外界的感知相较于其他阶段较为迟钝。高中阶段则恰恰相反,各类影响在四个阶段中都占比较高。可能是过大的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对于侵害格外敏感。

2.在回应方法方面,作为受侵害者,中小学更倾向于忍受,大学阶段更倾向于解决;作为旁观者,四个阶段出面制止的行为占比最高,但高中阶段相对于其他阶段占比较低且漠不关心的程度较高;加入侵害的行为在小学与初中高发,但在大学高中阶段鲜见。

由表三可知,受侵害者方面,大学阶段“力求解决”的选项占比最高,高中、小学“忍受”选项占比最高,初中表现出了“忍受”和“力求解决”都高的狀况。旁观者方面,四个阶段都是“出面制止”选项占比最高。但是高中阶段在四个阶段中比例最低,且选择“漠不关心”的人数占比在四个阶段中最高,或许是因为高中学生忙于学习,人际交流较少。“加入侵害”的行为在初中、小学会有发生,但在高中、大学均少见。

针对数据、访谈结果以及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我们试图提供措施以及建议:

1.学校应当持续加强对于同伴侵害相关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土壤,对于学生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对于同伴侵害的普及,学生对于同伴侵害行为的认识也可以加深。

2.注重对于各个阶段学生交流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增设交流相关课程,教导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掌握交流技巧。言语侵害作为同伴侵害中的最主要侵害形式,对于学生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纵然学校开设了品德教育等相关课程,但是仍缺少对于学生同理心和交流技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好好说话”。

3.小学、初中阶段以“防”为主,高中、大学阶段以“治”为主。根据影响因素的数据,影视游戏作品中的不良成分对于小学、初中生影响较大,因此在这两个阶段应当更注重对于影视游戏作品的筛选,禁止他们接触具有暴力犯罪相关类型的游戏和影视文化,更侧重于防。而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然将目光从外部社會收束到家庭因素中来,更多地寻找原生家庭对于自身成长的影响,因此应当从家庭因素着手,引导其有意识地反思矫正原生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更侧重于治。

4.着重关注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同伴侵害。小学阶段各类同伴侵害行为高发,纵然呈现出对心理造成影响不大的特点,但是侵害类型众多,需要老师时刻进行正确价值观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同伴侵害呈现出内隐,冷漠的特点,难以察觉,因而需要老师适当提供个人空间,细心观察学生心理变化。

5.应当加强对于法律意识的宣扬。从数据结果来看,各阶段学生对于同伴侵害社会影响因素中,相关法律的了解总体呈现出较低的水平,因此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班会,问卷等形式或是通过家长、社会等渠道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培养法律意识,敲响侵害的警钟。

总之,校园中的同伴侵害虽然时常发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关注提升,法律的完善,各年龄阶段老师具有针对性的辅导,相信能使学生间的同伴侵害在未来的得到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李爽.初中生同伴侵害与自尊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李腾飞.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与学习成绩、问题行为的关系:朋友数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宋星怡,刘启珍,胡雪.同伴侵害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02):11-16.

[4]黄晓婷,吴方文,宋映泉.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1):93-101+124.

[5]董会芹,纪林芹,陈亮,张文新.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归因的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03):225-231.

[6]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发生特点及与内化问题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27-32.

[7]曾玉.社会行为、学业成就与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同伴关系的中介与调节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0.

[8]张文新.儿童攻击、欺负与同伴侵害的发展[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9:1.

猜你喜欢

防治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