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童话文体特征,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
2018-09-24衷颖
衷颖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样式,初中教材中也选入几篇童话作品,然而这几部作品常成为课堂中的一道“冷餐”,教师们面对学生早以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本文将在探讨当前童话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以《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教学设计为例子,探讨如何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进行童话教学。
【关键词】童话;文体特征;童话味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样式,在童话的世界里,动物与花草树木都会说话,它们有着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木偶可以旅行,神奇的魔法可以实现人的各种愿望等等,这些奇思妙想为少年儿童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幻想王国的大门。因此,千百年来,童话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文学样式。因为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客”。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只在七年级上下册中选入了为数不多几篇童话作品,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有人称这几部作品是初中学生“最后的童话大餐”, [1]然而,我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喜欢这道“童话大餐”,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小时候都读过了,它的意义也明确了,课堂上没什么好听的,没有什么是值得去学习的。在许多学生的观念里,读童话读懂了童话的教育意义就可以了。因此,被选入初中教材的这几篇童话作品常常成为了一道“童话冷餐”。面对着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教师们应该教什么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下,童话作品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童话教学缺少“童话味”——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童话文体特征
童话是记叙文的一种体裁,它有着普通记叙文一般的特点,许多教师将童话作品的教学与一般记叙文的教学等同起来,学生也把他当成一般记叙文来读,意识不到童话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之处,感受不到童话独特的魅力,也就无法对童话产生特别的兴趣。甚至有的教师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仅仅只是将童话作品的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让原本还喜爱读童话的学生渐渐对童话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内容功利化
教师过于重视童话的道德教育功能,课堂上充斥着大量成人式的说教,使童话成为思想教育的工具,远离学生的精神世界。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审美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我们不能仅仅把童话当成是“载道”的工具,童话中的“道”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
(三)教学形式表面化
有的教师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欢声笑语的度过一节课,忽略对文本深入解读,所以许多学生对童话作品的认知往往就只停留在好笑、好玩上面,甚至不恰当的改编也让表达脱离了原著的精神。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许多教师甚至就直接将影视版的童话故事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影视版本的童话故事是导演编剧根据个人的解读与想象对童话故事的再加工,它们呈现出来的和原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种直观化的呈现方式,阻碍了学生与文字的亲密接触,这样的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二、把握童话文体特征,教出“童话味”
我认为,初中童话教学的层次应当在小学童话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要让初中学生产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最关键一点就是要牢牢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把童话教学教出“童话味”。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2]文体是语文一个重要标志,重视文体,按照文体来组织教学,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童话教学也不例外,只有抓住文体,按照童话文体特征来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童话的规律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引导初中生读懂童话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教材为例子,教会他们如何读童话,引导他们爱上阅读童话。
下面我将以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为例子,谈谈如何让童话课上出“童话味”。
童话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3]品味比较是阅读文章,领悟文章精髓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童话作品这种夸张、丰富想象的特征,我是这样来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
(一)对比情节,感受童话情节的丰富性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从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赤身裸体的国王》移植过来,但《皇帝的新装》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故事,而《赤身裸体的国王》却鲜为人知,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让学生们将民间故事《赤身裸体的国王》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阅读,重点找出《皇帝的新装》在民间故事《赤身裸体的国王》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情节?一共有六个情节1.皇帝爱穿新装 2.皇帝与大臣去看新装 3.骗子织新装 4.皇帝试穿新装 5.老百姓赞美新装6.骗局被小孩揭穿后,皇帝仍然把游行大典举行完。这个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童话作品比民间故事在情节上更加丰富。
(二)品读情节,体会童话情节趣味性
让学生从增加的情节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进行品读,并说出有趣的原因。例如:“皇帝爱穿新装”的情节: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這里用夸张的语言写出了皇帝嗜衣成癖的特点,读起来觉得的荒诞有趣,为下文写骗子之所以能够让皇帝上当做了铺垫。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很直观的体会到,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大量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也就是童话故事比民间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的原因。
(三)对比人物,把握童话人物特征
除了情节上的对比之外,还让学生对人物进行对比,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两篇文章中共有的人物“皇帝(国王)”,你觉得谁写得好?为什么?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皇帝的新装》写的比较好是因为《赤身裸体的国王》中的国王没有个性,而《皇帝的新装》中的国王感觉有血有肉,因为文中有对他大量的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进而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对皇帝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从中把握皇帝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四)品味语言,读出童话语言的生动性
童话的语言,用儿童化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符合儿童们欣赏品味,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保持了口语的特点。为了让学生领悟童话故事语言的特点,我同样让学生将两文章部分句子进行了对比,例如:同样是对两个骗子的介绍,《赤身裸体的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而在《皇帝的新装》中则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为的美观”。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改动后的语言比原来的更加的夸张,更有吸引力,而这种夸张的口吻恰恰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能受到儿童的喜爱。
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出这些生动又口语化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表情朗读或者是表演朗读的形式品味这些语言。例如写看布料,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越睁越大,”诚实的官员则是“看了又看”,皇帝自己也是“仔细地看着”等都是儿童的口语,既突出了童话的语言特点,又刻画了皇帝、大臣一伙人的滑稽的样子。学生通过借助朗读的形式进行想象,课堂也就更有趣生动了。
通过以上对情节、人物、语言的对比与品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比与品中发现了童话故事之所以更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增添了大量对人物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的饱满生动,人物的个性更鲜明。《赤身裸体的国王》就好比一幅故事插图,里面人物不会动的,而《皇帝的新装》就像是一部动画片了,能听到人物的声音,看到人物的动作。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童话故事丰富想象、夸张、语言口语化等特点来展开教学,这样让学生真正明白,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以及应该怎样去读童话故事,同时相信对学生应该如何处理作文素材也有一定的启发。
而同样是《皇帝的新装》教学,我的第一稿设计并不是这样的。第一稿设计中,我主要环节是,一品物人物形象;二概括故事情节;三探究主题,这个环节成为教学重点,主要设计三个问题:1.这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什么能骗了那么多人?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呢?2.为什么安徒生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呢?3.《皇帝的新装》的结局是被揭穿骗局后,皇帝为什么仍然把游行大典举行完?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虽然这也是这部童话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但这样的设计就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趣味性,过于的强调了它的教化功能,更没有教会学生读童话的方法。虽然“阅读童话同阅读其他体裁课文一样,也有字词句篇的共性要求。但是童话因其自身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读童话,除指导把握共性之外,重点应放在其文体个性上。”[4]如果一味挖掘主题思想,那么与其他文章的教学就没有什么不同了,童话的个性就不见了。
总之,初中的童话教学在小学童话教学的基础上应有所提高,教学内容要有所不同,我们更多要引导学生关注到童话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品读、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童话的魅力在哪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童话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铭奇.《话说初中童话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姜晓霞.《比较思维让寫作走向深刻》[J].语文学习,2012。
[4]胡文新.《教学童话不宜“同化”教学——关注童话文体特征开展童话阅读教学》[J].现代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