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学研究如何推动教学
2018-09-24王建敏
王建敏
教学研究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服务呢?
一、教师素质提高是推动教学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理念,才能引导老师们走上课改实践,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所以在教学研究中要营造浓郁的读书学习氛围,读“通识理论”与课程标准,读课改前沿理论和实践著作等,教师在读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理论,澄清了问题,解决了困惑,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敏度,素质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定是有效的。
二、教学反思是推动教学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许多专家认为:教学研究只有转变了教师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是一种经历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全过程。教师只有实实在在地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思考、分析,才能真正知道不足,进行自我矫正并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我,从而改变课堂,推动教学。
三、同伴互助是推动教学的重要途径
同伴互助交流是指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响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核心,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教师的理念的转变是导致这一方式变革的根本所在。为了将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达到成果转化的“短、平、快”,可以将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调整到同一个办公室,鼓励同年段同学科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起集体力量攻关,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学会了主动合作交流,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认识;不断交流中,教师的思维得以碰撞,教学技能得以锤炼,达到了共同发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鼓励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教研,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和同办公室的教师随时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交谈、讨论中收获到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实现了“以老带青”、“互结对子”的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单打独战”的现象,使课堂高效成为可能。
四、上公开课是推动教学的平台
上公开课对促进教学有特殊意义。公开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它是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是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场地,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备、讲、评、思、观摩、研讨能发现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能总結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正如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教师们在“听评课”中提升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在“听评课”中找到差距,达到共同提高。而且“尖兵”效应能影响周围的一群人,从而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目前形势下,一个教师如果不经过公开课的磨砺,是不可能快速成长的。公开课之于青年教师,好比磨刀石,它会使你快速地磨出锋利的“宝剑”;好比拐仗,它会助你快速成长和独立;好比镜子,它会照见自己的不足,使你更趋于成熟。公开课给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成熟的支点:使新手教师抛开盲目,迅速向经验型教师成长;使经验型教师摆脱同层次徘徊,积极向专家型教师靠拢。教师成长起来了,教学也就更加成熟了。
五、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学的保证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而关键又是实践。如果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那么就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也随之变革,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成长。基于这些认识,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教学研究要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梳理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为纽带,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承担上级分配的课题研究任务、又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理论,最终写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师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中,在学习、反思、扬弃中,实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接。教师不仅提升了自我,还为其他教师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借鉴,正所谓“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然后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了,又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根本的转变,课堂上呈现出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喜人局面,校园内呈现一种乐于学习、乐于研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