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2018-09-24苏艳华
苏艳华
【摘 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于小学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基于此,针对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的学习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得知,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他人的协助,采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利用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取得。教学是一种合作,也是沟通和对话,交往沟通建构意义的循环过程。在核心素养提出后,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他们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益,更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
一、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自学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多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学生出现了消极思维与惰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是事倍功半的。纵观当前“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新型教学模式,其成功的关键不外乎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只有让学生产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扎实。当然,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依靠教师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强化自身的自主意识,培养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身的亲历、探索发现来获取的知识,成效才最为理想,并积极将该种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二、提高自学兴趣,培养自学品质
兴趣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佳的教师,良好的兴趣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重,对很多知识都兴趣浓厚,这一阶段,也是开展启蒙教育的一个最佳阶段,在课堂上,不能是干巴巴的讲授,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辨证美、简洁美、形式美、辨证美,适当进行鼓励与表演,予以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一定的条件、渠道培养而来,只有学生具备兴趣,才能主动、积极的去探新知。
在自学品质的培养上,要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意识的培养与指导,与小学生相关的良好学习品质是非常多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品质与自学能力有关,如专注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省、缜密性、积极性等,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内驱力,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来开展自主学习,真正的有所感悟与收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数学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
在关于“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内容教学完毕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孩子们对任务十分感兴趣,在课后采用了各种方式收集,有的学生收集了超市中的物品价格牌:香皂——5.9;伊利牛奶——2.2;奥利奥饼干——6.5......有的孩子收集了家庭成员的身高:爸爸——1.75m、妈妈——1.62m、自己——1.28m;有的孩子通过网络搜集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m......在课堂上,我为大家留出了总结、交流、汇报、展示的机会,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将自己搜集的小数资料念了出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对小数概念、含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再进行巩固,对于他们的自学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
三、把握课堂教学,锻炼自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时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好好把握,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有益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适当的自主学习活动。关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要遵循“突出重点与难点”、“少而精”的原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适当引导,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进行科学指导。
在“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研究了模型后,为了让他们对正方体有深入、系统的了解,我为学生留出了十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仔细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①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②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差异?
③正方体、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对于不懂的内容,提醒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可以向小组成员请教,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通过该种自学方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刻与理解,在长时间的训练下,学生能够慢慢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这对于他们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四、鼓励学生质疑,主动动手实践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质疑,以课本难点、重点来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面对学生内心的质疑,教师不需要急着解答,也不能否定孩子们,将问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得出结论,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在关于面积单位知识点的教学时,有个孩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积单位是正方形,不是圆形和三角形呢?”面对学生的追问,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在实践中,学生发现,如果用圆形、三角形的方式,是无法将平面图形、物体表面填满的,因此,面积单位都需要应用正方形。
数学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的多种优化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授课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艳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华少年.2016(19).
[2]黄玉平.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15).
[3]赵淑芳.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4]王冬杰.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