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进行学习方法改革的认识
2018-09-22张冬冬
摘 要:学习方法改革是新课改的一部分,学习方法改革不只是单纯地推行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激发学生特别是中后段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配套改革。教师应高度重视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1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水市教育局“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改革实践研究”(TS〔2016〕GH023)成果。
作者简介:张冬冬(1981—),男,甘肃秦安人,甘肃省秦安县桥南初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习方法教学。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县域学校以教学研究为载体,以观摩先进为依托积极推进,但是和全国先进学校的教学成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县域学校将新课改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把学习方法看成了教学方法的一个方面,没有认识到学习方法的独立性和决定性作用。这种认识是对新课改的片面性理解,致使县域学校新课改成效普遍不明显。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国家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时就明确了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方法改革才是新课改的核心。
二、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下面,笔者结合有关调查、实践,就学习方法改革作用、方向、目标、意义等做一阐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分析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二是通过教学实践印证学习方法的巨大作用。
1.100名学生成绩
笔者对某初中学校一年级的成绩前100名学生做了三年的跟踪调查,2012年七年级入学时小学毕业成绩一般都在280分以上,并且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各校各年级尖子生,这些学生2015年的检测和中考成绩大部分都保持在前100名。小学到初中课程和教师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成绩,除了聪明才智,良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共同原因。
2.教师变化对学生的影响
每个学校都有个别班勤换教师的现象,笔者先后调查了各学校各年级的10个班级(4个小学班,4个初中班,2个高中班),它们某一门学科更换的教师都在4人以上,最多的达到了7人。奇怪的是成绩变化幅度较大的基本上都是各班的中后段学生,前十名的学生成绩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3.初中毕业班学生
笔者选取了九年级300名学生调查,问到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时,291人认为是学习方法,5人认为是教学方法,4人认为两者都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基本上都认为学习方法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当问到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效率低。
三、学习方法改革的策略
1.教师调整思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号召教师唤醒、点燃、激励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即把握好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备好学生,例如,预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学的切入点拓展点等,根据这些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另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竞技场”,学生要通过自己实践学习、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与技能,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直接传授,而应在学习中和学生共同获取与生成知识与技能。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获取能力,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身心全部投入学习活动中,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总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发现的过程,并在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某语文教师在2003~2006年带了一届学生,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在2004年新课改刚提出之时,他就开始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及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学习方法,当时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该教师的一种爱好。但那届学生2006年的中考语文及格率100%。在2006~2009年,该教师又带了一届学生,这届学生2009年的中考语文及格率100%,虽然这次学校位居第二,但是这个班的成绩是没有人能超越的。该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3.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天性,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则不开口。如此,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受到了制约。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闪现的。如果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则他们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失。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时空。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每一个学生要有一套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具有相似学情的学生既可以用同一种学习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交流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学习方法要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才能保证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的可能性。笔者选取了50名教师子女(小学20名,初中20名,高中10名)进行问卷调查,他们的成绩基本上都在各校各年级前100名。其中40人以上的父母平时对孩子是辅导的,而且每门课都有过辅导,相似的是这些家长辅导的并非知识点,而是归纳总结每门课的学习方法。历届中高考中有很多教师子女脱颖而出,说明教师在辅导自己孩子时往往都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5.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预习,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以传统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老师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轻松;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把自己想讲的内容全说出来了,课前自己精心的方案被打乱。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们想去了解,知道的,他们又想说出来表现一下,这很正常。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观点,并利用其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6.每一位学生要有不同的课后作业
作业要以适量为原则,关键是要因材施教,给不同学情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且要注意各学科搭配的合理性,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加学校的其他教学活动,最终要实现作业和成绩形成正比例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根据“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外因通过内因促进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都是外部因素,教师的所有努力最终都要靠学生自身的转化呈现出结果,这种转化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方法的优劣。和先进地区学校相比,落后地区学生学习方法之间的差距最终拉开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距离。因此,学习方法改革是落后地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怡平.重视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3(41):68.
[2]陈国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 2018 (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