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18-09-22卢爱玲

教师·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策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重点。但是,如果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且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导致目标难以达成。走出“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误区,需要我们语文教師真正重视朗读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类型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指导方法。

关键词:感情朗读;存在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8

作者简介:卢爱玲(1969—),女,山东东营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在山东省远程研修中,我观课四节,除了一节整合课,《骆驼和羊》《四个太阳》和《桥》三课教学时,教师们都制订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三位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都没有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公开课中,执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或语句。可是,纵观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模式和目标实施以及达成情况,我们身陷教学误区却浑然不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误区

1.朗读目标制订模糊,没有指向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朗读教学作了这样的要求:“低年级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年级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依照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而制订,几个字的差别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性、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科学性。而我们制订朗读目标时往往表述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笼统、模糊,没有针对性、目的性。这一误区,从低年级学段一直延续到高年级。

《课标》要求:“低年级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阶段就要降低要求,教师一开始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就好了,再渐渐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每一篇课文都有朗读的要点、难点,教师可以抓住其一进行训练。

《四个太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好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如果学生能在顿号处轻快、短促地停顿一下,用欢快、自然的语调读出词语,那么感情自然而出。还有最后一段:“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如果学生能把问句和“噢”字读好,就读能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目标可以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带有顿号和问号的句子。这样,朗读教学目标清晰,有指向性,也易于达成。

朗读目标的制订除了依据《课标》,还要抓住文本的特色。《桥》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却有二十七个自然段;人物语言简短有力,悲壮的结局出乎意料。朗读时,把握好语速和停顿才能更好地体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这样制订朗读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段落间的停顿和语速的快慢变化,体味老汉的无私精神。

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调,都有作者特有的语感表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细细揣摩,深刻体悟,抓住朗读的要点,制订出别具一格、清晰、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再模糊不清,不再大而化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了雾中之花,不见目标达成

语文课堂中,不见教师范读,促进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见教师运用恰当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语文课堂上司空见惯的问题。例如,观摩课中执教《骆驼和羊》的教师,频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卖力地朗读,声音很大,不是拖音就是声调怪怪的。教师也不作指导,按照自己的教学环节上完了一节课,而教后反思中,执教教师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够好。

又如《四个太阳》的教学过程中,识字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该教师又引领学生“分析课文”,朗读就显得“微不足道”。朗读的时间少,教师的范读示范性不强、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的朗读平平,没有读出“感情”。再如执教《桥》的教师素质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步步为营,体悟雨的迅急,感受老汉的无私精神。我以为该教师会达成“学生层层深入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但我小心翼翼透过薄雾寻找,也没有看到那支美丽的花——几次自由读、齐读匆匆而过。

设定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课堂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却不具体指导,不见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是语文课普遍的误区。

二、“有感情地朗读”目标达成的对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达成,需要语文教师足够重视

“有感情地朗读”之所以存在误区,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除了通过公开课展示,不会再有其他方式进行测试考查。教师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而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会提出较高的要求,长此以往,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就成了可有可无。

特级教师于永正非常重视朗读课文,他备课时会先朗读四五遍。他体验语感,揣摩语句的表达,直到朗读达到纯熟,与文章、作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的境界。于永正老师的课之所以显自然本色,醇厚有味道,让学生深深喜欢,就是得益于他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朗读的水平高超。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和于老师重视朗读的程度相比相差甚远。普通话不够好的教师如果有于老师的“备课”精神,重视朗读,努力练习,那么朗读水平是会提高的。

教师的朗读水平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可以自信、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教师用心体味了文章,在朗读上作了充分准备,便能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文章情境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便自然发生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朗读。学习名师,做好课下朗读功夫,随时随机有感情地范读,才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悟体现在朗读中。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的达成就具备了前提条件,才会走出误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的达成,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我们会发现,在名师的语文教学中,都会有精彩的范读。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匆匆》一课时,几次进行范读,引领学生用心诵读。一名学生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学生读得急促,没有感觉。支老师就让学生停下,边用手势以示节奏,边范读。学生再读时,语速还是过快。支老师就再一次范读。最后,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台下一片掌声。可以看出,范读是最好的指导方法。另外,古诗和现代诗歌短小,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很难。教师可以为诗句标出节奏,帮助学生把握准节奏。

特级教师薛发根也非常重视朗读指导,他教学《我选我》,读第三自然段时,故意读错情感:“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学生笑开了,迫不及待地举手。”他问:“笑什么?” 学生回答:“‘亲切地说,应该是‘笑眯眯地说,你这是‘恶狠狠地说。”此时,他引导学生:“‘亲切和‘恶狠狠的语气不一样,语态也不一样。”

薛老师的这一教学方法,另类、幽默又润物无声。薛老师在某地执教《匆匆》时,也同样重视朗读指导,他最后还播放了孙道临朗读的《匆匆》。孙道临略带伤感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听众。

教无定法,指导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多样各异。我们要根据课文类型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指导方法。我们要诚心地重视朗读教学,走出误区。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薛发根,吴忠豪.《匆匆》教学实录[J].小学教学设计,2014(1):8-12.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