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体验下的再解读

2018-09-22侯歆艺

戏剧之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命体验野草

侯歆艺

【摘 要】《雪》是鲁迅先生所著《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长期以来,学界对此篇文章的解读惯于从时代革命背景的视角,分析鲁迅笔下江南与朔方不同的雪景,从而试图概括其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但是,我认为《雪》集中体现了周氏兄弟断交之后颓唐的精神状态,是一篇追忆亲情之作。因此,本文将依靠生命体验下的再解读,力图走进鲁迅去理解其写作这篇散文诗背后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雪》《野草》;兄弟断交;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225-02

学界将《雪》定位为一篇唯美的散文诗,认为其分别通过对江南柔美的雪景和北方壮美的雪景的描绘,表达鲁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描写北方的雪则是对北方革命局势的不满,并认为要像北方的雪一样通过奋斗来争取自由,从而概括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然而,果真如此吗?本文将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出发,谈周氏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影响,从创作时间上的因果联系和《野草》《雪》的整体情感基调,两个方面上对《雪》进行再解读,只有回归主体的生命言说,才能真正读懂鲁迅赋予“雪”生命力的情感内涵。

一、成为自我的生命言说

1919年,鲁迅把绍兴的老屋卖掉以后,就在北平购得大宅一所,并特地接来母亲和弟弟们共同入住,可见鲁迅对两个弟弟关爱有加。在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先生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也回忆到鲁迅对于兄弟周作人的有爱情形:

依《鲁迅年谱》,在民十二,八月迁居砖塔胡同之前,他们两个人真是“兄弟怡怡”……名和利都可以让给兄弟,我们就容易明了那《弟兄》里的一句赞叹沛君的话:“真是少有的,他们两个人就像一个人。”

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烦两弟。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①

然而,如此珍视兄弟情义的鲁迅,却与周作人失和了。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送来了断交信: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但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色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②

这突如其来的绝交信,让鲁迅感到无所适从,于8月2日搬出而至砖塔胡同。没想到,至1924年6月11日,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更是恶化到了极点,当天鲁迅在日记里愤怒地写下了:“……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后取书、器而出。”② 从此,意味着周氏兄弟彻底决裂。

兄弟二人矛盾愈加尖锐化的这一年冬天,鲁迅于1925年1月18日写下了《雪》。据查,当天是腊月二十四,即刚过完小年准备迎接新年的日子,并且根据鲁迅的日记,那段时间并未下雪,此外更巧合的是,1月16日正是周作人的生日,鲁迅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雪》,可谓是饱含着某种深意。文章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塑雪罗汉、大人们热情地来帮忙,一切景象都其乐融融,但是此时,鲁迅独自面对着兄弟彻底断交后的新春佳节,注定是令人感伤的,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兄弟二人宛如这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这突如其来的情感变故,带给鲁迅的影响也可从他之后的一系列作品看出。

继1月18日创作了《雪》之后,1月24日写下了《风筝》,同年10月31日创作《伤逝》,11月3日写作《兄弟》,这一系列文章在我看来都是鲁迅追忆亲情之作。

首先,《风筝》便是写鲁迅幼年时对小兄弟喜爱风筝的一次“精神虐杀”,“我是向来不爱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③ 写作此文的当天是大年初一,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兄弟断交使鲁迅独享寂寞。然而《风筝》中既没有表达其渴望回到往日的“兄弟怡怡”,也不是在反省当初对弟弟喜爱风筝这一行为的扼杀,更不是如学界所说的“体会到中国老百姓对封建道德奴役、家长式的专制制度的不觉醒,因而倍感改造国民性任务之艰巨”,而是一直在寻找补过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④但是弟弟“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那么“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两人情感的疏离使鲁迅倍感沉重,因此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⑤如《雪》中冷气逼人的感情基调一致,暗示着兄弟断交使鲁迅怀揣着一种绝望的情绪。

其次,是《伤逝》。关于此文,周作人在晚年所著的《知堂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伤逝》不是普通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⑥《伤逝》中涓生、子君的悲剧,与《雪》中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有异曲同工之处,透露出一种“独战的悲哀”,并且,鲁迅在《伤逝》完成后第12天,他又写了一篇小说《兄弟》,而此篇则无情的嘲讽了兄弟之情。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或明或暗地抒写兄弟情义的作品,起伏不定的复杂的情感状态,以及所呈現出来的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正说明了兄弟断交对鲁迅产生了不可言喻的影响,是其对自我的生命言说。

二、透着冷光的情感表达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雪》,其内容也主要描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但颇令人深思的是,它却以“暖国的雨”开篇,以“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收束。虽主要写“雪”,但“雨”的存在却远远超出了“引子”的作用,“暖国的雨”虽然“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但是“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生命的起点,宛如同质的兄弟姊妹,也宛如人最初的模样,自己也未曾预料生命的波折和走向。接着描写的是“江南的雪”,是鲁迅追忆起在故乡儿时嬉闹的情景,“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也衬托了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值新年前夕,各家各户其乐融融的景象,但是鲁迅却与这热闹场景格格不入,与亲人决裂后的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没有生命的“雪罗汉”罢了。直至“朔方的雪”,更是成为完全孤立的灵魂,“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暗喻着鲁迅和周作人的断交,如同这朔方的雪,各自奔赴前程再无牵连。学界常将此定义为鲁迅欲弘扬独立性,然而在我看来却是一种因亲情的缺失而无奈为之的独立。从单调的“雨”到“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再到“决不粘连”的“朔方的雪”,实际上暗藏着鲁迅的情感变化过程,最终成为了“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从前的那个鲁迅已经死掉了,此时已变成一个坚硬的、冰冷的、孤独的个体。

1923年至1926年间,鲁迅整个的心理状态是颓唐的,不仅仅是因为时代背景的影响,当时正值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方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反动势力猖獗,而且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兄弟失和以致决裂对其打击极大,加之身体状况急转而下,鲁迅极力维护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复存在,鲁迅精神家园最后的依托四分五裂。然而,學界把鲁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完全归结于时代革命显然是不全面的,将其定义为“表露出对南方局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而殷切向往,要像北方的雪一样通过奋斗来争取自由”,但通过仔细解读,却明显体悟出一种无奈感与悲壮感,丝毫看不到希望和向往。“决不粘连”的“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也如同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不同革命道路的周氏兄弟,是一种独战的悲哀。

《雪》是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看似唯美,实则透露出逼人的冷光。“那里面精炼的字句和形式,作者个性和人生真实经验的表现,人间苦闷的象征,希望幻灭的悲哀,以及黑而可怖的幻景……有人说展开《野草》一书,便觉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而且目为人生诅咒论。”⑦《野草》中涵盖着的生与死、爱与恨、友与仇、梦与醒、希望与绝望、热闹与孤独、眷念与决绝,都是鲁迅最真实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验,这充满着矛盾的情感正如《野草》中的《题辞》所写:“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⑧这似乎与《雪》的结尾遥相呼应,“暖国的雨”最终成了“死掉的雨”,虽然人生的太多波折与不确定性致使“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但至少曾经存活,“在无边的旷野下,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唯有死亡才赋予了人真正的自由与洒脱。

由此可见,《雪》并非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奋起革命”或别的什么神秘之作,它只不过是鲁迅最平凡的生活感悟,也是鲁迅无奈与绝望情愫的极致表达。通过生命体验下的再解读,而非惯性般的上升时代革命,一味去除鲁迅的个人经历与主体情感,单纯从创作时间上的因果联系以及作品所呈现出的颓唐情绪出发,探寻鲁迅因兄弟失和而表现出的一系列情感状态,只有回归了主体的生命言说,才能真正读懂鲁迅赋予“雪”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①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64.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④⑤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⑥周作人.知堂回忆录[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⑦李素伯.小品文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5.

⑧鲁迅.鲁迅散文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01.

猜你喜欢

生命体验野草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九辩》中的时空意识探析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