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面前,没有平等

2018-09-22柏涌海

家庭用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孩子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会有不同的压力特点,少年有成长的烦恼和学业的压力,青年有就业和婚恋的压力,中年会遭遇职业发展和情感危机,老年会有生活孤独和死亡恐惧,等等。

女性的压力

对于女性来讲,压力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身心变化,比如,心血管内壁出现脂肪堆积,心脏病突发的概率大大增加;育龄女性每个月都会来月经,“大姨妈”也会影响到压力感受,有一种病叫经前期烦躁障碍,就是在月经来之前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易激惹、发怒、烦躁、焦虑、兴趣下降等,随着月经来潮,这些不适症状会慢慢减轻,月经结束1周以后症状会自行消失。如果一年里绝大部分月经周期都会有这种表现,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那么它就符合经前期烦躁障碍诊断了。虽然叫烦躁障碍,其实它是和抑郁症病因学比较相似的,治疗原则也与抑郁症一样。压力还与女性的生育能力相关,我在门诊曾看到这样的女性,她先后做了3次试管婴儿都不成功,家庭给她的压力、自身经济的压力等都非常大,转到心理门诊来以后,我们给她做了规范、长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后来第4次试管婴儿就成功了。当然这可能不完全是心理咨询的效果,但是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她的认知、缓解她的压力,让她协调和处理好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显然对于生育这件事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正向作用。

女性在围产期,压力源会更多,除了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化以外,睡眠、哺乳以及各种家庭矛盾,所以许多女性在围产期时压力感受会非常强。

女性到了更年期会出现绝经,伴随一系列身心变化,当然这些变化是暂时的,随着更年期平稳过渡以后,慢慢还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女性对于子女的情感寄托往往更为感性、更加投入,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子女离家,这种依托感缺失,就会感到非常失落。

在女性一生中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如青春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这些时期可能体会到的压力会更强烈,所以我们要关注到这些节点,提前做好准备,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补充一些雌激素等。

男性的压力

对于男性来讲,压力也会导致雄激素水平下降,从而使自信心、自控感下降,更容易感受挫败,产生焦虑。在身体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性功能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等。

男性在35~45岁比较多见中年危机,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又是最大的时候,男性又不太善于表达,往往表现为隐忍,默默地去承受,这个时候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压力感受。

到了老年退休的时候,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别人可能对你的尊重少了,人际交往少了,肌肉萎缩,体力、耐力、性功能均有下降,这些都会给男性带来比较强烈的失落感,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撑,往往情绪状态会比较负面。

男女对于压力的反应也有不同特点,比如女性遇到压力以后,她更倾向于照顾和帮助,这跟激素水平也有关系(如后叶催产素),它会激发母性,化压力为动力去保护自己的子女,会寻找他人的帮助;男性可能会更倾向于进攻,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反应,做出比较极端化的选择,有些甚至会导致吸食毒品、酗酒、暴力行为。男性在面对同样压力的情况下,自杀的可能性往往比女性高4倍以上。

孩子的压力

对中国家庭来说,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核心。童年的经历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

新生儿 父母要做到每天至少保证15分钟以上和孩子的眼神对视,要陪他玩耍,经常抚摸他的皮肤增强接触,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能够从这些行为中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和父母、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这对孩子的神经发育来讲非常有帮助。

学步期 在这个阶段往往孩子没有恐惧感地爬上爬下,自尊心也比較强,不愿意别人过多指责或管教,这属于“第一叛逆期”。在这个期间父母要能够“镇”得住,能够镇定、镇静地去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要在一定的框架和约束范围内,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去探索外面世界的适度自由。

学前期 到了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这个时候可能父母要适度地退后一步,不要像对待小小孩一样把他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应该鼓励他去发现和寻找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能更多的是做一些示范,自己平时是怎么生活、怎么处理问题、怎么面对困难的,父母的这些示范作用可以对孩子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龄期 现在的孩子往往课业负担非常繁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望子成龙,在学业上给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应对压力的方法,比如,一天里哪怕课业再多,也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做一些自由活动、运动;平时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甜食,多喝温白开水等;碰到学业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时,除了父母自身示范以外,也要适度地给他一些教育,让他树立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青春期 随着孩子生长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往往会进入“第二叛逆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叛,不服管教,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要保持淡定,因为这是符合生物学基础的,如果这个孩子叛逆,某种程度上说明孩子发育正常,该经历的东西他是一定要经历的。这个时候父母要更多地把他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互相探讨,要和孩子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出格的问题,如早恋、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甚至还有吸食毒品等问题。如果发现问题,父母要冷静处理:第一保持沟通渠道和影响力;第二可以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如找精神心理科医生或心理咨询老师,乃至适度的药物干预等。最新的疾病诊断标准已经将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要特别注意不要生硬的强行制止,因为这样往往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现在很多中国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这里有些是成绩特别优秀的,有些是成绩不那么好,想到国外去拓展一个新的领域,他们往往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优秀的孩子并不一定非常适应国外的环境,我曾看到一则消息,一个美国常春藤学校非常优秀的大四中国留学生,因为实验室工作繁重,长期透支以后患抑郁症跳楼自杀了,这种情况非常令人痛心。现在海外留学孩子的群体非常大,父母必须高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孩子在国外环境能不能适应,碰到心理问题在当地有没有资源可以帮助到他,或者国内能不能和他保持密切的沟通和支持。我们发现有大量适应障碍的孩子发生抑郁、焦虑,甚至需要药物治疗,长期的慢性压力对孩子成长和智力发展都会有影响。

孩子的成就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的孩子可能先天条件不好,如智力低下、自闭症,后天就更需要父母的耐心、爱心和科学的养育,这样的孩子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但至少要让他比较健康、幸福的成长,能够自食其力,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和美好生活!

在贯穿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持续给予孩子压力管理能力的教练。父母在帮助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侍 茹 整理)

(柏涌海主任每周二下午有特需门诊,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柏涌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赴美访问学者,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中德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未来教师。同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军医学科委会保健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等职。

擅长:心理咨询,包括家庭治疗、一般心理问题及减压疏导、神经症的药物与咨询结合;心理测量,包括临床常用量表、心理健康测评、个性测评、职业倾向测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风险评估、养生保健康复等。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孩子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心理咨询不简单
孩子的画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