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驱油剂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8-09-22毛佩林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丙烯酸驱油表面张力

毛佩林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西 南昌 330001)

聚丙烯酰胺类(Polyacrylamide,简称PAM)聚合物是指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M,分子式:CH2=CHCONH2)的均聚物及丙烯酰胺与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的统称[1~2]。通常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聚丙烯酰胺包括未水解的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结构为图1和图2。

图1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图2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

目前,聚合物驱使用的聚合物主要为聚丙烯酰胺(PAM)及其衍生物。这些聚合物一般是丙烯酰胺(AM)均聚物发生水解后的产物,或者是丙烯酰胺与丙烯酸(AA)的共聚物,所以一般称其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HPAM)[3]。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多为线性聚合物,它能在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均质性较好的油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增油效果。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在聚合物驱后仍然有较大的区域中原油未被波及到,地层中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原油未被采出。为提高非均质油藏的原油采收率,需增强聚合物驱替液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HPAM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最常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其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是其较好的稠化性能和物化性能[4]。其结构如图3。

图3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结构图

PAM由于其对于温度和盐度的敏感性,所以在油藏储层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储层温度在77℃以下的油藏中。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这种聚合物的的分子量高达数百万可用于温度高达99℃的原油储层。而其修正类型HPAMAMPS共聚和磺化聚合物可适用于104℃和120℃油藏。而高吸水性聚合物(SAPc)可用在高矿化度的地层,在油藏中SAPc具有高吸收盐性,这表明SAPc具有高的耐盐度[5]。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实验试剂见表1。

表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见表2。

表2 实验仪器

1.3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1)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6]。一般引发过程由两步组成[7]:

第一步,由光照或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R.,式中Kd是引发剂分解的速率常数。

式中的Kd是引发剂分裂的速率常数,实验中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第二步,自由基R.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的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形成后,继续与其它单体加聚,共聚合反应就进入链增长阶段。在链引发反应中,引发剂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率小,是决定整个聚合反应的速率。

式中Ki是引发速率常数。

(2)链的增长

链引发产生的单体自由基不断地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生成链自由基,如此反复的过程称为链增长反应。以单体自由基为核心,活化分子与其他单体分子连接且增长反应非常迅速,当分子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发生转移或中止。

(3)链终止

自由基聚合的终止两种方式: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两个自由基反应形成一个烷烃和一个烯烃,转移H原子。

(4)链转移

PAM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会从单体、引发剂、溶剂和聚合物等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使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新的自由基,产生链转移反应。如果新的自由基能产生新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反之,则终止反应。

1.4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步骤

(1)将丙烯酰胺、丙烯酸、KH570按比例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蒸馏水作溶剂配制成总单体浓度为2%~5%(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盖密封,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均匀后,置于40~80℃水浴中恒温,调节pH值为7~8,将单体质量的0.5%的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滴入瓶中配制成溶液。

(3)反应2 h,得到所需溶液,将其冷却处理。

(4)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烧杯中,加入大量乙醇浸泡,同时用剪刀将反应混合物剪至米粒大小,期间多次更换乙醇,直至聚合物完全变为坚硬的白色颗粒状固体。

(5)将白色颗粒状的聚合物固体转移至表面皿中,放入40℃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恒重,得到产品,装瓶密封备用。

1.5 反应机理

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以及KH570以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在水浴锅中加热,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丙烯酸、KH570均为双键断开,产生3个自由基,在水浴锅中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和其他聚合物杂质。

1.6 聚丙烯酰胺的表征方法

1.6.1 表面张力测定仪

表面张力仪是专业用于溶液表面张力的仪器,吊环法是1863年由Wilhelmy首先提出的,后来,Dognon和Abribat将其改进,测定当打毛的铂片、玻璃片或滤纸片的底边平行界面并刚好接触(未脱离)界面时的拉力。要满足吊环恰好与液面接触,既可采用脱离法,测定吊环脱离液面所需与表面张力相抗衡的最大拉力,也可将液面缓慢地上升至刚好与天平悬挂已知重量的吊环接触,然后测定其增量,再求得表面张力的值[8]。

吊环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浸在液面上的金属环(铂丝制成)脱离液面,其所需的最大拉力,等于吊环自身重量加上表面张力与被脱离液面周长的乘积。Timberg和Sondhauss首先使用此法,但DuNouy第一次应用扭力天平来测定其最大拉力。Harkins和Jordan引进了校正因子,可以用来测定纯液体表面张力,测定时必须注意其表面张力有时间效应。此外,将吊环拉离液面时要特别小心,以免液面发生扰动。

1.6.2 驱替效率的表征

先将聚合物溶解在水中,是聚合物充分溶解,并均匀分散在水中。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分为两步:水分子深入聚合物内部,是聚合物膨胀;然后,聚合物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通过泵输提供能量,除去聚合物中的杂质。配制好的溶液,通过柱塞泵高压注入,按配制要求计量,进入到高压注入管线中,与注入的地热水经过静态混合气混合烯释后注入[9]。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单一变量法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比较优化

在KH570 改性阴离子PAM反应的合成中,改变单一变量,优化实验效果。其影响因素包括: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比例、KH570比例、固配比、引发剂量、温度。

2.1.1 丙烯酰胺与丙烯酸比例优化

合成条件:在80℃的温度下,控制固配比均为4%,引发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0.35%,改变AM:AA的比例 (5、4.5、4、3.5、3),则 AM:KH570:AA 分别为 10:0.4:2、9:0.4:2、8:0.4:2、7:0.4:2、 6:0.4:2。

在500 mL的三口烧瓶中第一组加入4 g的丙烯酰胺,第二组加入3.6 g丙烯酰胺,第三组加入3.2 g丙烯酰胺,第四组加入2.8 g丙烯酰胺,第五组加入2.4 g丙烯酰胺。再分别加入0.8 g的丙烯酸,加入0.16 g的KH570,加入100 g的去离子水。调节pH值至7~8,搅拌均匀,放入80℃的水浴锅中反应4 h。

由于AM为聚丙烯酰胺聚合的本体,随着AM:AA的加入驱油效率增加,当其比例达到3.5时,驱油效率达到最大,此时的驱油效率为7.8%,继续增加AM:AA的值,驱油效率开始下降。驱油功能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单体上,如果AM加多,抑制力KH570的增加,同时在反应初始阶段,反应速率过快,形成小分子聚合物,详见表3。

表3 AM:AA的比例对驱油剂的影响

2.1.2 KH570比例优化

合成条件:在80℃的温度下,控制固配比均为4%,引发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0.35 %,改变单体比例(7:0.4:2、7:0.3:2、7:0.2:2)。

在50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8 g的丙烯酰胺,加入0.8 g的丙烯酸,在三次试验下分别加入0.16 g、0.12 g、0.8 g的KH570,加入100 g的去离子水。调节pH值至7~8,搅拌均匀,放入80℃的水浴锅中反应4 h。

实验数据表明:当单体比例为7:0.4:2时,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率最好。此时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相对于其他比例下的(表4)最大。KH570属于功能性单体,随着KH570的增加,驱油效率越来越好,但由于KH570的分子量较大,在合成聚丙烯酰胺时,存在储存安全性,当的摩尔百分数KH570在0.5%时,驱油效率开始下降,当在0.6%,合成聚丙烯酰胺时已经凝胶。

表4 KH570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2.1.3 固配比优化

合成条件: 在80℃的温度下,单体比例为7:0.4:2,引发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0.35 %,改变固配比(4%、3%、2%)。

在500 mL的三口烧瓶中,第一组分别加入2.8 g的丙烯酰胺、0.8 g的丙烯酸,0.16 g KH570;第二组分别加入3 g丙烯酰胺、0.6 g丙烯酸、0.12 g KH570;第三组分别加入2 g丙烯酰胺、0.4 g丙烯酸、0.08 g KH570;在三次试验下分别加入100的去离子水。调节PH值至7~8,搅拌均匀,放入80℃的水浴锅中反应4 h。

实验数据表明(表5):固配比是指单体总质量占单体和水总质量的百分数,即水含量对反应的影响,随着水所占比例的减少,驱油效率增加,但如果水的比例过于小,聚合物不能很好的溶解在水中,使得单体分子内聚合,形成共聚物。当固配比为4%时,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率最好,此时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率7.8%。因此选择固配比为4%作为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条件。

表5 固配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2.1.4 引发剂比例优化

合成条件: 在80℃的温度下,单体比例为7:0.4:2,改变固配比为4%,引发剂的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35%、0.30%、0.25%、0.20%。

在50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8 g的丙烯酰胺、0.8 g的丙烯酸,0.16g KH570,在四次试验中分别加入引发剂0.01736 g、0.01488 g、0.0124 g、0.00992 g,在四次试验下分别加入100的去离子水。调节pH值至7~8,搅拌均匀,放入80℃的水浴锅中反应 2 h。

实验结果表明(表6):在引发剂比例越小,所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率越好。随着引发剂量浓度的增高,初始反应速率加快,迅速合成的很多小的聚合物片段,导致最后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变小,影响最终的产物。当引发剂取值在0.5%时,驱油效率最好,值为9.4%。

表6 引发剂比例对聚丙烯酰胺驱油效率的影响

2.1.5 温度优化

合成条件: 单体比例为7:0.4:2,改变固配比为4%,引发剂的量为单体的总量0.50%,温度分别为80℃、70℃、60℃、50℃、40℃。

在50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8 g的丙烯酰胺、0.8 g的丙烯酸,0.16 g KH570,加入引发剂的量0.00992 g,加入100的去离子水。调节pH值至7~8,搅拌均匀,分别放入80℃、70℃、60℃、50℃、40℃的水浴锅中反应4 h。

实验结果表明(表7):温度在70℃时,合成的聚丙烯酰胺驱油效率最好。随着反应温度的增高,会导致单体更加易自聚;其次,温度越高,在反应终止阶段合成的高分子易进行链转移;最后,随着温度升高,在反应初始阶段,反应速率较快,易形成很多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影响反应效率和最终所需聚丙烯酰胺大分子的分子量

表7 温度对聚丙烯酰胺驱油效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聚丙烯酰胺合成的优化条件是:70℃下,单体的反应比例为7:0.4:2,固配比为4%,引发剂的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5%。在此合成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率最好,被用于三次采油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原油的采收率(EOR)。

2.2 性能表征

2.2.1 表面张力性能表征

操作方法:

用上述实验合成的聚合物,配置0.1%、0.2%、0.3%、0.4%、0.5%浓度,使溶液至均匀。测量所合成每组的表面张力,得到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表面张力的聚合物。设置上相密度为0.001 g/mL,下相密度0.997 g/mL,设置试验次数为5次,求其平均值。

(1)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取合成聚丙烯酰胺驱有效率最好的一组,和与该组除温度以外其他条件一样的聚合物,测表面张力。即单体的反应比例为7:0.4:2,固配比为4%,引发剂的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20%温度分别为40℃、70℃、80℃下聚丙烯酰胺的表面张力。

如图4,是在不同温度(40℃、70℃、80℃)下测定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随着聚合物在此浓度的下降而增大。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随着温度升高,表面张力越小。主要是由于温度越高,其初始反应速率较快,已形成小分子聚合物,不利于大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其次温度升高在聚合物链终止后,易发生链转移。

图4 温度影响聚丙烯酰胺的界面张力

(2)固配比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与a组相似,只不过改变固配比的取值,得到一组聚丙烯酰胺,并测其表面张力。

固配比是指单体总质量占单体和去离子水总和的百分比。如图5所示,当固配比没有达到单体自聚的浓度时,随着固配比的增加,单体浓度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增大,表面张力减小。

图5 固配比对聚丙烯酰胺的影响表面张力

(3)KH570比例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只改变KH570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其他条件均是最好的聚丙烯酰胺,测其表面张力,如图6所示。

KH570主要影响聚丙烯酰胺的疏水基,但由于KH570的分子量较大,在加入时,比较容易自聚和促使聚合的分子胶凝,因此加入量不宜过大。在一定范围内,带有Si的KH570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聚丙烯酰胺的表面张力减小。

图6 KH570 比例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4)AM:AA的比值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只改变AM:AA的比值的情况下,选取其他条件均是最好的聚丙烯酰胺,测其表面张力,如图7所示。

图7 AM:AA比值对聚丙烯酰胺表面张力的影响

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反应提供了断键,丙烯酰胺为本体,在反应中只为合成聚丙烯酰胺提供原材料,并没有其他功能。

(5)引发剂加入量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只改变引发剂加入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其他条件均是最好的聚丙烯酰胺,测其表面张力,如图8所示。

引发剂量浓度越高,初始反应速率越快,合成的聚合物片段越多,导致最后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越小,聚丙烯酰胺的表面张力就越大。

综上所述,取70℃下,单体的反应比例为7:0.4: 2,固配比为4%,引发剂的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5%,并测的一组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获得其CMC的值。

图8 引发剂比例对聚丙烯酰胺表面张力的影响

2.2.2 实验室模拟底层岩心驱替实验

模拟储层试剂条件,利用驱替实验评价聚合物驱油效率。先将岩心抽真空,用饱和岩心,称量确定饱和水量。在70℃下用油驱水达束缚水饱和,并计算含有饱和度。在70℃下用水驱油至含水率98%,计算水驱采收率,在注入0.8PV左右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溶液,浓度为550 mg/L,至含水率达98%,计算最终采收率,见表8。

表8 岩心驱替实验基础参数

从图9可以看出,在水驱至产液含水98%时,采出率为47.5%,接着在0.6PV下注入550 mg·L-1聚丙烯酰胺溶液,含水率下降,然后再上升,直至含水率再次达到98%,此时的采收率59.2%。

3 总结

(1)本次课题主要是通过引进功能性单体KH570,合成新型疏水性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用于三次采油中。KH570中含有Si元素,可以提高聚丙烯酰胺的疏水性,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图9 岩心含水率、采出程度随注入倍数的变化

(2)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设计,将KH570与丙烯酸以及丙烯酰胺共聚,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改性纳米KH570/AA/AM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合成条件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5,KH5570的比例为0.4,引发剂过硫酸钾的总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5%,合成所需温度为70℃,控制pH值约为7~8,反应生成聚丙烯酰胺。

(3)聚丙烯酰胺应用于三次采油,采出效率在水驱的基础上,增加了12%的驱油效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通过实验室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油田驱油的具体步骤。疏水缔合聚合剪切后,黏度下降幅度较大,弹性明显变差,水驱后提高采收率,比2500万常规聚驱低4%以上。

猜你喜欢

丙烯酸驱油表面张力
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Al-Mg-Zn 三元合金表面张力的估算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神奇的表面张力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耐盐耐高温驱油用泡沫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