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析静校正在和盛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

2018-09-22

智能城市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同相轴层析剖面

刘 磊

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甘肃兰州 730000

本区经长期雨水冲刷侵蚀切割、风化,构成黄土覆盖区的特殊地形地貌。黄土地貌主要有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其与纵横的沟谷构成黄土覆盖区的独特地貌景观,黄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形的起伏大,因此相对高差也大,相对高度差一般在200~300m之间,含水率的巨大差异和潜水面的变化都给地震勘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采集的地震资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形起伏幅度大,高程差较大,炮点、检波点位置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2)反射线元属性不均匀,存在采集脚印。

(3)黄土层厚度变化大,浅层速带结构变化大。

1 层析静校正前后效果对比

1.1 校正前后的单炮记录效果

图1为和盛勘探区的某单次地震记录的对比,层析成像静校正后主要由表面起伏引起的同相轴畸变得到了非常好的校正。

图1 层析静校正前后单炮地震记录对比

2 校正前后的轮廓效应

图2为折射静校正、层析反演静校正的叠加剖面的相关性表明,折射静校正叠加剖面局部效应不好,有效波的连续性和性噪比低。层析反演静校正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改善。

图2 层析静校正前后叠加剖面对比

3 取得地质成果

3.1 断层的控制

(1)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表现的反射标准波同相轴错断和波组、波系的错断,一般是较大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落差大,延伸较长、破碎带较宽。

(2)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合并、分叉、畸变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它通常是较小故障的反映。

利用层析静校正后的时间剖面上,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很清楚,特别是20m左右的断层都能清晰显示,如图3,DF3为煤系地层小断层。

图3 断层在地震测线上的显示

4 煤层合并分叉

本区T5、T8波有分叉合并现象,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与煤5、煤8厚度变化相关,当煤层厚度增大到一定厚度时,相位增多,反之相位单一,分叉合并点为煤厚变化的转化点。图4为和盛勘查区L14线地震叠加时间剖面,剖面上清楚显示煤8层有效波同相轴在3450桩号上分叉,后经钻孔验证,煤8层在分叉点2边的钻孔上厚度变化大,且出现合并分叉。

图4 T8波合并分叉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5 褶曲解释

褶曲构造与时间剖面中反射波轴的起伏形状相同,向斜为同一相轴凹陷形式,向斜为同一相轴凹陷形式,背斜为同相轴,凹度对应褶皱的曲率半径,反射波为同相轴。煤层中的形态反映了煤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褶皱形态,如图5为向斜构造在D36线上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图5 向斜、背斜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6 无煤区的圈定

本区T8反射波大部分可连续追踪,当煤8层变薄,在时间剖面上反映为T8波能量变弱或消失,根据煤厚与物性理论关系证明煤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和地震有效反射波能量的强弱有关:在一定条件下煤层厚度增加,反射波能量变强,煤层厚度变薄或无煤时,反射波能量变弱或消失,如图6所示。据此将各测线上T8反射波变弱或消失点标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圈定出了无煤区。

图6 D24线薄煤区在时间剖面上显示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静校正方法,在和盛勘查区,地震勘探所圈定的无煤区、解释的断层及煤层分叉合并厚度变化趋势,经过钻孔验证,无煤区、断层和煤层分叉合并的解释是准确无误的,特别是有钻孔直接打到断层上面,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有某一方面的缺陷,本勘查区在薄煤区的解释上还是略有不足的。

7 结语

黄土塬地震勘探一直是地震勘探的“禁区”,甘肃东部极厚黄土塬地区的煤田地震勘探,当前已取得一定的地震地质效果,通过该地区的施工,针对该地区的施工困难,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了原始资料的质量,在资料处理时采用高精度层析静校正,基本确定了勘探区的构造形式,形成了无煤区的边界区和煤层赋存状态。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和正确的数据处理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监测记录和时间剖面图。极厚黄土塬区煤田地震勘探仍存在许多问题,今后还应加强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的方法。

猜你喜欢

同相轴层析剖面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红壤关键带地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全波形反演与断控层析反演联合速度建模——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层析复性技术研究进展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方法的低毒优化
一种改进的相关法自动拾取同相轴
基于同相轴优化追踪的多次波匹配衰减方法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船体剖面剪流计算中闭室搜索算法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