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金融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018-09-22任碧峰
任碧峰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广州 511483)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为首的信息化技术风暴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瞬息万变。传统的金融行业受到很大冲击,无论是行业发展、岗位设置、业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金融类人才是一贯的目标,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清楚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省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背景下,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不同角度了解市场对金融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为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获取专业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数据,特开展本次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方式
此次调研对象包括各类型金融机构,自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历时两个月完成。
课题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材料搜集为调查方式,同时辅以间接方式。课题组设计了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分头对行业和企业约30名对象开展调研,并将调查结果反馈汇总,在分析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
三、调研内容
行业调研主要是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地金融发展的“十三五”规划,面向传统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开展调查,从国家宏观环境以及行业中观环境方面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对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
企业调研主要面向金融类企业展开,为了全面反映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新金融业态的人才需求情况,此次的企业调研既包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等类金融机构。课题组面向金融类专业对口就业的金融类企业实地走访及发放问卷获取了一手数据,并且邀请金融企业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对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面解析。
四、调研方法及样本情况
企业调研主要采取走访企业并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走访21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为85.7%。调查涉及的对象有银行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恒生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意人寿保险公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等,非金融机构包括创业投资公司、贸易公司等。被调查对象中,金融机构占总样本的61%,基本能够反映出银行及金融机构对金融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指出,将引进境外优质资源,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作为持续推进任务,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持续实施提供人才支撑。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需要更多通晓国际规则且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这就对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跨界能力提出了要求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支付和交易方式,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一方面,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以众筹网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以蚂蚁微贷为代表的互联网贷款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业务互联网化转型,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这也对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更多需求。
(二)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金融机构在人才岗位上紧缺客服、营销人才,复合型金融人才最受宠
在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方面,柜员、信贷等传统就业岗位对于我专业学生的需求有减少的趋势,而其他泛金融岗位的需求占比在逐步上升,尤其是营销、客户服务等岗位的人才需求量达到了传统岗位的2-3倍 (见图1)。可见,新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选择已经更加多元化。
图1 被调查单位岗位需求情况
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已经通过设立的控股公司投资收购或成立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非银行子公司,搭建综合金融平台。访谈中,企业表示他们希望的人才最好是复合型的,懂金融、晓会计、会营销,最好还能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
2.金融机构更看重人才的实践能力
用人单位对于专业能力要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依次为服务营销能力的训练、业务实践能力的提供、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外语水平的提高(见图2)。从上述重要性排列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金融机构对专业能力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与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较,更为重要。
图2 被调查单位对专业能力要求
3.金融机构对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依旧很高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有硬性要求,按照保险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上岗证书等排列(见图3)。可见,目前国际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工作,没进银行的主要在企业从事会计等相关工作。
图3 被调查单位对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4.金融机构最看重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传统行业相似
在企业比较看重金融人才的职业素质方面,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沟通能力(占比90.32%)、专业基础扎实(占比80.65%)、吃苦耐劳(占比75%)、协作精神(占比74.19%)、创新能力(占比67.74%)、实践能力(占比64.52%)、学习能力(占比64.52%),见表1。可见,沟通能力、协作精神是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基本要求,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吃苦耐劳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此外,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表1 被调查单位对职业素质要求
5.外语能力日渐受到重视,但并非越高越好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本专业学生有一定英文基础和具备一定的口语能力显得更为重要。6.45%左右的受调对象认为英语应达到六级,29.03%的金融机构认为只要达到四级就可以。(见图4)
图4 被调查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分布
6.实习经历至关重要,学业和实习交替进行的实习模式备受青睐
在对学生实习的要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7.42%的被调查单位支持学业和实习交替进行的实习模式,其他的分别支持先完成学业再实习以及先实习再学习的实习模式(见附表1)。学业和实习交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是目前高职所倡导的,教学要凸显实践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为此,要不断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来,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奠定基础,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六、调研结论
(一)高职金融类专业大有可为
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方向,需要大量“懂网络、会金融、能操作”的人才补给,并且高职毕业生以“善动手、肯吃苦、定位准”的特点成为企业的理想选择。可见,高职院校务必要紧跟互联网金融这股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专业改造之路,以培养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企业青睐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当前,各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均定位于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里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契合。据调查企业反馈,目前在使用的金融人才算得上是技能人才,但“高综合素质”和“复合型”两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就为高校日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指明了方向。
七、对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基于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发展,根据上述调研分析结论,我们对金融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面向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金融业态新发展,都对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金融类专业应紧跟时代的变化、顺应新金融发展趋势来确定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要既兼顾应用性也兼顾国际化,既一方面注重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国际化能力的培养。职业岗位面向应兼顾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
(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新业态优化专业课设置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冲击下,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对传统临柜岗位的需求在逐步下降,同时对理财及资产管理相关岗位的需求在提升。另一方面,新兴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也日渐兴起,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此,本专业要应对银行转型发展的需求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发展需求,加大对理财及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够面向传统银行以及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要加强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既要着眼于学生就业初期的岗位适应性,也要兼顾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具备从一线操作岗向管理岗等更高层次岗位提升发展的能力。同时,课程设置也应考虑到学生在国内或国外升本科及更高学历提升的需求,为学生做好学历提升的课程衔接,促进学生多角度成长成才。
(四)要重视加强新型金融技能培养
点钞、五笔输入、电脑传票等传统银行技能作为高职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对金融类专业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但同时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冲击,传统银行及其他企业操作类岗位需求呈下降趋势。为此,金融类专业在技能方面要加强服务营销、理财规划、跨界创新等新型金融技能的培养,以应对新金融业态的人才需求。
(五)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从高职毕业生工作的情况来看,上手快是很大的优势。专业应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综合实训场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建议开设模拟工作场所,模拟金融机构的工作场景,包括前、中、后台,包括柜员、理财、大堂、行政助理、前台接待等所有支撑岗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将金融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作为学生的课题,引导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实习环节,实习是学生在就业前接触岗位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了解社会岗位的需求,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定位,也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岗位和做好职业规划。
(六)增强课证融合力度,努力提升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工作的毕业生需要通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考证并通过面试后才能上岗工作。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努力增强课证融合力度,多角度鼓励和支持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争取一人双证向一人多证转变,每个学生至少获取两本与专业或未来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七)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特别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
在人才培养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可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发展。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和期末一次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具体要求,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诚信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附表1 被调查单位对于实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