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航母”坞修记
2018-09-22李彦昭李豫黔
文 | 李彦昭 图 | 李豫黔
4月28日,在南海惊涛骇浪中屹立近15年的“海洋石油111”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徐徐靠入广州文冲船厂,迎来它的首次坞修。在83天的时间里,1600余名工匠日夜奋战,最终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任务,让这个功勋卓著的庞然大物华丽蜕变。
作业人员在单点舱内进行回接单点浮筒作业
5月的广州,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似乎都要燃烧起来,在广州文冲船厂,1600余名工匠不分昼夜浴“汗”奋战……
4月28日,在南海惊涛骇浪中屹立近15年的“海洋石油111”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徐徐靠入广州文冲船厂,迎来它的首次坞修。
“海洋石油111”FPSO总长262.2米,型宽46米,储油能力15.75万立方米,其块头与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相当,为我国海上石油开采立下汗马功劳。
这个体型堪比航母的大家伙经历过53次台风肆虐,饱受原油和海水长年累月的浸泡,如今已渐露疲态,需要进坞完成船体、舱室结构损伤部位修复等300多个项目的维修工作。
“早一天复产,就多一天产量!”
番禺油田作业公司一声号召,各参与单位斗志昂扬,全力投身到坞修“战役”之中。
4月24日晚22时,技术人员在单点舱内实施海缆热缩密封作业
施工现场闷热难耐,作业人员挥汗如雨
根据以往经验,项目工期应为110天左右。坞修项目组反复细化各个节点,深挖内部潜力,最终实行24小时轮班施工制,并创新性地打散施工顺序,合理规划并行推进,将计划工期优化至93天。为排除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还专门用防火毯、白铁皮赶制出一批防护工装。
主发电机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整个装置的“心脏”,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生产关断。然而国外厂家报价1300万元,且整体工期长达8个多月。
“既然外方工期不能满足油田复产要求,咱自己的技术储备,能不能行?”坞修项目组总经理吕立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7月20日,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海洋石油111”FPSO完成全部既定项目顺利出坞
曾作为主要热源的热介质燃油锅炉在坞修中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装在主发电机后的余热回收装置,每年可减少原油消耗约2300吨
经过多轮头脑风暴和论证,项目组决定成立专项小组,由海油人自己进行升级改造工作。
“5台单机均可正常启停,4台并车均可正常操作。我们成功啦!”
7月4日,主机负载测试成功。测试人员悬了许久的心这才放下。这次谨慎而大胆的尝试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使得维修周期减半,费用降低38%。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7月20日,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海洋石油111”FPSO完成全部既定项目顺利出坞,比93天的奋斗目标还提前了10天。全船累计涂装面积约20万平方米,管线换新约3万米,更换钢板2000多吨,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
83个日日夜夜,1600余名工匠披星戴月,从船体外侧工作台到均深25米的舱室,再到50米高的火炬塔顶,在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突破技术瓶颈,克服恶劣气候考验,高效地完成了坞修任务。
当这个功勋卓著的庞然大物缓缓驶出港口,站在它身后的工人们仿佛正在送别一位即将远行的伙伴,是他们用精湛的技术让其焕然一新,再出发。华丽蜕变后的“海洋石油111”将继续服役10年,为新时代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工人利用钢铁绳索下至船舷外部进行涂装作业
4月28日,“海洋石油111”FPSO徐徐靠入广州文冲船厂 ,拖航经过珠港澳大桥,船员们兴奋地拍照留念
拖航就位后,电气师在电气间调整设备,进行“海洋石油111”电力恢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