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的新“三感三情”
2018-09-21王雪琪
王雪琪
摘要: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际汉语教师扮演着“使者”的角色,其话语体系便成了文化对外传播最直接最首要的途径。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话语环境、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主体,对国际汉语教师话语体系中提出新“三感三情”的建议:对文化推广具有适度且不盲目的“荣誉感”,对恰当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际汉语教师话语权具有坚定的“使命感”,对正确传播中华古今文化、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对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全面的国家形象、构建国际汉语教师话语体系具有“感情”“热情”和“激情”。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 对外话语体系 三感三情 国家形象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67-02
话语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神经。话语体系能够反映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种内容,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也体现着国家的话语权力和综合国力。国际汉语教师的文化传播工作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话语便成为文化对外传播最直接、首要的载体。如何在文化对外传播中持有正确的态度,做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值得每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思考与探索。
一、我国话语体系的现状
中国话语本应真实反映我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识形态等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话语权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脱轨,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提升的地位不符,这与我国话语环境、内容、方式及主体有关。
话语环境是影响话语体系建构的外在条件。当今世界的话语形势是“西强我弱”。面对我国的崛起,一些发达国家担心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因而对我国实施西化、同时利用话语霸权遏制我国的话语表达。少数国家还借我国国内和周边问题制造负面舆论,妄图抹黑我国、干涉内政。目前,我国话语权受到挤压的同时,国际形象也面临着歪曲塑造等威胁。
话语内容是影响话语表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话语内容呈现出“重傳统轻当代”以及“过度美化”的特点。仅有历史与传统而缺乏新鲜血液的文化只能成为“陈词滥调”,不免给人固步自封的感觉。而过度美化、回避负面信息也不免让人觉得缺乏真实感、责任感。因此,全面、真实的话语内容是构建成功的话语体系的前提,也是真诚交流交往的保证。
话语方式是影响话语表达的重要因素。当我国遭遇西方质疑的时候,部分国民会选择极端回应的方式,“以暴制暴”“以怨报怨”来回击质疑,这样就不免落入了他国他人刻意构陷的圈套。构建与中国实际相一致的话语体系,我们不能急躁,相反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卑不亢、理性反驳。
话语主体由施话者和受话者两部分组成。作为施话者的国家机关自然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但同时也缺乏亲和力,而民间组织和国民作为施话者的亲和力强,两类施话者具有互补性。我国话语体系的受话者也因历史、文化、观念等影响因素而呈现出差异。我国对亚洲文化圈及历代交好国家的话语体系建构相对成功且容易,而对美洲及欧洲等国的话语体系建构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难点所在。
二、国际汉语教师话语体系的建构
我国话语在环境、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一些困难与阻碍,国际汉语教师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应摆正态度、克服阻碍。为此,笔者对国际汉语教师话语体系中的情感态度提出新“三感三情”的建议如下:
(一)对文化传播具有适度且不盲目的“荣誉感”
针对我国话语环境的现状,国际汉语教师应提升自身对语言环境的敏感度,注意文化传播时发声的环境和场合。对于他国别有用心胡乱发声、唱衰中国的论调,国际汉语教师应立场坚定。对某些十分敏感的话题,在敏感的环境下可以适当地搁置争议,避免争端。当然,在讲述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与历史的时候,也应保持荣誉感,同时注意避免过度骄傲。
根据受话者的情况,国际汉语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对症下药”。对继承语学习者及华裔,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对欧洲等接触性文化的受话者,应重视语境预设与铺垫,降低情感过滤。对美国等融合性文化的受话者,应视角多样、思维开阔。此外,国际汉语教师还应根据受话者的信仰、性别、年龄等因素灵活调整话语方式和内容,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二)对恰当传播中国文化、提升话语权具有坚定的“使命感”
针对我国话语方式存在的问题,建议国际汉语教师学会将“他塑”和“自塑”相结合、“严肃”和“活泼”相结合。
其一,“他塑”和“自塑”相结合。一方面,对“他塑”中国正面形象进行强化,并以讲故事等方式巧妙揭示“他塑”负面形象的错误之处。另一方面,要学会用世界语言甚至受话者视角讲中国故事,从而“自塑”形象。其二,“严肃”和“活泼”相结合。一方面,对原则问题和历史事实,国际汉语教师应该立场“严肃”,并擅于转换角度、激发受话者同理心。另一方面,对诗词礼乐等“软文化”,国际汉语教师应注意将文化内涵和产物、行为相结合,让受话者对中国文化产生具体的感受和理解。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国际汉语教师能够在保持民族自尊心的前提下,提升受话者的接受度,从而提升话语权。
(三)对真实传播古今文化、构建鲜活中国形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针对我国话语内容存在的问题,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学会将“成就”和“不足”相结合,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力求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其一,“成就”与“不足”相结合。国际汉语教师应当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过度的包装只会使受话者对真实性产生怀疑。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自豪地说出中国成就,也坦荡地直面问题与不足,同时将重点放在改正缺点上,负责任地向世界呈现真实的中国形象。其二,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一方面,国际汉语教师要将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提炼出优秀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另一方面,国际汉语教师应注重传播我国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文化,从而向世界展示出我国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文化及国家形象。
三、结语
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为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话语影响力,国际汉语教师应对文化传播具有适度且不盲目的“荣誉感”,对恰当传播中国文化、提升话语权具有坚定的“使命感”,对真实传播中国文化、构建鲜活的中国形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树立全面的国家形象、构建国际汉语教师话语体系具有“感情”“热情”和“激情”,从而更好地充当起当代国际背景下的文化“使者”和对外交往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贾纪磊.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7(3):23-25.
[2]刘春霞.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研究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5):75-81+108.
[3]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59-65+159.
[4]孟威.改进对外传播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J].新闻战线,2014(7):82-85.
[5]王义桅.打造国际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J].对外传播,2014(2):13-15.
[6]刘笑盈.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3(6):33-35.
[7]张传民.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183-187.
[8]郭建宁.打造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话语体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11):6-10.
[9]陈以定.当代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建设与国际话语权建构——基于中国外交话语分析视角[J].学术界,2012(7):79-87+272-275.
[10]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9-30.
[11]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2):2-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