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抵达心灵的最高境界
2018-09-21陈阵
陈阵
摘要:从诵读经典过程中直接感悟古圣先贤的智慧与豁达,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感受谦谦君子的品格和情怀,学会如何成为君子,日臻完善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诵读 对比 传承 精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47-02
书香润泽生命,经典塑造灵魂,我们触摸文化的脉搏,欣赏曼妙的音韵,品读灵动的文字,感悟国学的魅力,汲取文明的精髓,领略经典的浩瀚,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多了一份深邃与豁达、圆融与和谐、坦然与沉静。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成长与共鸣。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充满个性和创意的学习活动,是直接与古人对话的最佳方式。通过诵读,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陶冶性情,滋润心灵,扩大视野,启迪智慧,开阔胸襟,提升境界。在不断的咀嚼回味中,将营养内化充盈为生命的一部分,以经典的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的精神底气,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仰望先贤,诵读《论语》活动中,我们获益匪浅,君子情怀直抵心灵。
《论语》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其中很大篇幅叙述了万世师表孔子的君子思想。对于君子,孔子赞誉有加,对其涵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诠释。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
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有义,即对待别人要友好,讲信义;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方法,勇于追求真理,提高修养品德;有思,即有自己独到的思想,不人云亦云;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仪。
先哲的人生智慧成为绵延两千多年国人的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孔子推崇的君子之道,饱含人性的真善美,令人心驰神往。君子的观念深刻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对自己的言行有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不断完善自己,明辨是非曲直,塑造健全人格。
在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论述中,我们更加清晰明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的确,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在对比中彰显了君子品格:心胸开阔,光明磊落,积极进取,有修养有正气,自省自责,仁义宽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善于助人,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我们引领学生诵读吟咏这些渗透着人文情怀的语句,边疏通文意,边辅以恰切的实例,不但有名人大家修身做人的典范事例,还有平时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小故事,尤其是发生在同学身边的点点滴滴的零星琐事,在分析解读中真真切切领会那充满理性之光所传递的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成为谦谦君子,获得心灵快乐,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
在古圣先贤智慧引领下,我们再进一步探索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的原因: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含义即:“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王公大人(德高望重者),敬畏圣人的遗训(先哲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畏惧。他轻慢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遗训。”
“畏”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敬:崇敬,让人有所为。畏:畏惧,让人有所不为。
我们要重塑敬畏之心,敬畏自然规律、生命法则、尊长先贤、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公共规则。
敬畏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梁从诫先生61岁创办我国首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开展多项环保行动。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位长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永远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绿水。
敬畏生命法则——
生命是大自然给予的精华,圣神庄严,不可轻慢,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要对生命负责,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真谛,活出尊严和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弘一法师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或虫子爬上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凡是看到此处的人都被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所深深感动。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肯定会接着倒下去。
敬畏尊长先贤——
先贤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脉,铸成国之魂魄,堪称为人处事修德的楷模,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追慕先贤胸怀天下,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沐先贤之遗风,发古今之教训,念生命之真谛,萦千古之忧思。我们永远在路上。
尊重前辈先贤就是尊重整个民族,牢记历史才有更美好的未来。文化传承却能渡尽劫波绵延至今,根源就在于中华文明的精神不朽,子子孙孙总能超越时空与先贤寻求精神共鸣。只有发自内心地尊敬古圣先贤,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对古圣先贤的由衷敬畏,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代代传承,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敬畏道德规范——
敬畏道德规范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夯实牢固的道德根基,陶冶高尚情怀,勿贪小利失大节,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规范是每个人自律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正确行为选择的“指挥官”,监督行为过程的“检察官”,不良行为结果的“审判官”。
敬畏法律准绳——
法律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畏法度者最快活。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增广贤文)
无论地位多么卑微,都要勇于捍卫法律的尊严。无论身居何等高位,都要始终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
敬畏公共规则——
蔑视规则的结果,残忍又惨痛。强化规则意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正视责任,遵守规则,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传承。今天我们重塑敬畏,达到一种心态上的崇高, 这,就是境界。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因为敬畏,所以感激;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在心灵深处始终保持一份对万事万物神圣的由衷敬畏,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摈弃浮躁,不怠慢,有担当,怀着美好的憧憬,满腔的热情,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幸福之花便会悄然绽放,人生一路芬芳。
庄子《逍遥游》中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要厚积而薄发,趁青春年少好时光,将“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培智慧根,固仁爱本,铸中华魂”根植于内心深处,对话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魅力;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血脉。读百家之诗文,领古人之风范。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那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荟萃人类智慧的结晶常常使我们灵魂顿悟,浴火重生,蓦然间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悄然间会听见灵魂拔节的声音。
大道至简,简单到极致便是大智,心存敬畏是人生大智慧,执著一念,恪守一生,在岁月长河中,伴随着经典的浸润濡染,且读且自律,效法古圣先贤,提升人生格局,抵达心灵的最高境界,遇见更完美的自己。
參考文献:
[1] 朱永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