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优化与创新
2018-09-21杨茂义
杨茂义
摘要:课外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专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课外活动存在活动类型缺乏专业性、活动效果缺乏育人性等问题,应当提升活动类型的专业性、增强活动效果的育人性,以对大学生课外活动进行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立德树人目标 大学生课外活动 问题 优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3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①。以立德树人目标为参照,探究课外活动的作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课外活动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之一,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大学生确立良好道德品行的有效载体。大学生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的身心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方向盘”。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的合格大学生。大学生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习者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助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的合格大学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助推器”。课外活动以其实践性优势,能够弥补单纯课堂教学和专业学习的不足,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全方位地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高水平大学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加油站”。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问题与不足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免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专业性缺乏和育人性缺乏问题逐渐显露。
(一)活动类型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具有专业相关性的特点。为了追求活动的吸引力,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难免出现活动的泛娱乐性和非专业性两种倾向。第一,活动的泛娱乐性倾向。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新的特征,对活动的要求更加多样。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不免出现泛娱乐化倾向。当前,我国高校课外活动中的泛娱乐性因素占据一定的比重。第二,活动的非专业性矛盾。大学生课外活动应具有专业相关性,活动的非专业性即活动与所学专业需求不相关的矛盾。比如,在语文师范类专业中开展机器人足球赛活动。这样的活动设置的专业相关性几乎为零,即活动的非专业性矛盾。然而,如果在语文师范专业中开展板书技能大赛则具有极强的专业相关性。目前,高校的很多活动设置存在这样类似的矛盾,专业目的不明确,对于参与者的主要作用只是获得一定的量化加分以扩大评奖评优的优势,对于提升专业综合素养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二)活动效果缺乏育人性
课外活动除了帮助参与者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外,还担负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参与者思维、心理、道德品质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培养不仅理论扎实、能力突出,而且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的任务。然而,从高校目前的活动设置来看,单一类型的活动比较多,综合型的活动比较少;注重活动准备的比较多,注重活动总结的比较少。一项活动结束,给参与者留下的往往是一时的愉悦,却很少能引起参与者的思考,起不到育人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活动设计者缺乏对课外活动育人作用的必要认知,在活动设计中缺少对相关育人因素的思考,从而导致活动效果缺乏育人作用。
三、大学生课外活动问题的优化与创新
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因题施策,对其加以优化与创新。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需要提升活动类型的专业性,增强活动效果的育人性。
(一)提升活动类型的专业性
第一,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审核,避免活动的泛娱乐化倾向。首先要加强对活动设置的管理和审核,降低乃至取消娱乐性程度过重的、实际意义不大的活动所占的比例。第二,充分挖掘课外活动的内涵,提高专业相关活动的比例。要通过挖掘内涵来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同时要支持与专业相关活动的开展,提高专业相关活动所占的比重。比如,在师范类专业要积极支持开展板书大赛、讲课比赛等与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活动,使活动真正符合参与者自身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增强活动效果的育人性
活动的设计者应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和创新活动形式,在活动的准备、实施及总结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入育人因素,增强活动效果的育人性。第一,在活动中加强马列主义的教育。加强马列主义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坚定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必然要求,要在活动中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新时代尤其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第二,在活动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组织者要在活动中充分挖掘爱国主义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活动中加强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出符合祖国和时代需要的爱国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第三,在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频频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对自身优秀文化的不自信。要充分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活动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积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③第四,在活动中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④”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不仅要使他们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学会尊重珍爱他人的生命。第五,在活动中加强正确三观的教育。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养成的关键期,在活动中加强正确三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及早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活动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六,在活动中加强人际交往的教育。近几年,高校学生因为人际交往问题导致的人际矛盾层出不穷,大打出手乃至危及生命的事件触动人心,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观念。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加强正确的人际交往教育,是课外活動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结语
课外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应当以客观的态度对其加以优化和创新,并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继续深化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促进其与时俱进地发展,使其在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中始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②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C].2014-02-24.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01-25.
④孝经·开宗明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李京彬,李敬儒.“三位一体”大学生课外活动体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C].2014-02-24.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01-25.
[5]李潇君.课外活动: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责任编辑:孙瑶